-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福利的实践自古就有。在中国历史上从殷商以来历代王朝都以民本思想作为立国之根本。民本思想在统治实践上主要表现为推行保民惠民政策。未成年的儿童群体是民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社稷安危。孟子更进一步认为仁爱来自于恻隐之心,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鳏、寡、孤、独”等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心存恻隐,发政施仁,可治天下。
在民本和仁爱思想的驱动下,包括慈幼恤孤在内的大同理想,自秦汉时期就开始逐渐落实到国家政策层面。古代中国国家制定实施的慈幼恤孤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赈济和赐恤孤幼。中国古代社会各朝政府都设有专门官职负责恤孤事宜。春秋时期“凡国都皆有掌孤”,唐代规定县令的职责除了“导扬风化,抚字黎氓,敦四人之业,崇五土之利”,“养鳏寡,恤孤贫”也是其工作职责的重要部分。元代政府设经略使官职,专门负责救济孤寡,“命经略使问民疾苦......常令有司存恤鳏寡孤独。”中国古代社会还鼓励和保护新生儿的出生和养育。《周礼·地官·司徒》所规定的“以保息六,养万民”中第一条就是“慈幼”,其具体救助内容包括“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2也就是产子三人国家配给保姆,产子二人,国家按时接济粮食。
可见古代君王对新生儿童的保护无论是出于施行仁政的宣示昭告,还是增加人口的现实需要,都意识到改善母亲、父亲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有助于增加儿童的福祉。
第二,收养孤幼。中国古代常有因为家境困窘、遭遇饥荒等原因而弃婴鬻儿的现象发生。针对这一情况,各朝统治者首先以法令禁止弃婴。秦律规定“擅杀养子者法当弃市”,之后唐律沿用此法,“士五(伍)甲无子,其弟子以为后,与同居,而擅杀之,当弃市”。“生子不举”也将受到法律的惩治,此外,官府还出资为饥民赎子。其次制定养子法令,鼓励民间异姓收养。对于战争中阵亡或者病死军兵的遗孤,由政府负责收养。唐律规定“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虽异姓,听收养,即从其姓”。
第三,孤幼犯罪减免刑罚。中国古代社会,未成年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定责任享有减免刑罚的权利。未成年人犯罪除了享有减免刑罚的权利外,在刑事司法的逮捕、审讯、科监等方面也享有一些受保护的权利。汉代不拘捕7岁以下儿童。汉景帝年间规定8岁以下儿童不带刑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磁共振发展历史简述.docx
- 大王洞游记作文.docx
- 古代封爵制度.docx
- 古代妇人节俭的典范.docx
- 古代弓的各个部件.docx
- 古代官阶制度.docx
- 古代官员废黜制度.docx
- 古代祭祀 礼仪.docx
- 古代祭祀制度.docx
- 古代爵位尊卑的差异.docx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