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pptx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pptx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时;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考点1三国与西晋

1.(2022·海南,3,3分,难度★★★)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B)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知中原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这体现了当时中原汉族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融,故选B项;中原百姓社会风尚的改变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不是群言百家说教的产物,排除A项;中原地区本来就是西晋时期政治、经济中心,不存在区域开发的问题,排除C项;“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地方特产,排除D项。

;

“反映”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反映”“体现”考查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一般来说,“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的史实的能力,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而是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2.(2021·广东,2,3分,难度★★★)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B)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解析根据材料“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魏晋时期原属宰相的中央权力转移到了尚书台,说明相权转移,故选B项;相权的转移有利于强化皇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枢权力的转移,与“地方权力削弱”无关,排除C项;相权转移到尚书台不能说明行政效率降低,排除D项。

考点2东晋与???朝

(注:此考点无真题)

;考点3十六国与北朝

(2024·辽宁,2,3分,难度★★★)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该表反映了当时(D)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

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考点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2023·北京,3,3分,难度★★★)“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C)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2021·湖南,4,3分,难度★★★)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3.(2021·海南,3,2分,难度★★★)《旧唐书》载,贞观年修五代史,???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这些措施旨在(B)

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B.鉴往知来,文以化成

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

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4.(2021·天津,3,3分,难度★★★)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

A.强调顺承前制 B.反对改制创新

C.意在削弱藩镇 D.丧失决策大权;5.(2020·山东,3,3分,难度★★★★★)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D)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文档评论(0)

各类教育资料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教二十余年积累的各类备课、授课、论文素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