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贝”的故事第一课时语文二年级下册3
任务:走进汉字博物馆了解“贝”的故事
回答问题进入汉字博物馆
问题识记生字词1sǔnjiǎpiàogǔzhēnsuíɡòupéi甲骨文漂亮珍贵饰品容易采购损坏赚钱pǐn钱币赔本词语我会认yìpín贫穷随身cáizhuàn钱财shìbì
漂piào多音字我会读piǎopiāo漂亮漂洗漂白漂流漂浮漂白剂
贝壳甲骨生字我会写币与财购钱
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书写指导bèi
上部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ké
“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jiǎ
上半部分的笔顺:竖、横折、横折、点、横钩。ɡǔ
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半部分是两短横,一短撇,不是三横。qián
起笔是平撇,“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bì
yǔ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贝”与“才”都要写得瘦长,“才”更长一些。cái
ɡòu左右两部分都要写得瘦长一些。
同学们在识记本课的生字时,用了哪些方法?我用随文归类的方法识记生字。如“财、赚、赔、购、贫”都是贝字旁的字。我用熟字识记生字。如“甲、币”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日—甲”“巾—币”。问题识字方法巧归纳2
我借助图片、物品来识记生字。我把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也可识字。如“珍”:珍惜、珍宝。如“甲、骨”“饰、品”。
问题了解甲骨文3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它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贝”作偏旁的生字,再说说你的发现。问题课文初印象4
我发现:“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恭喜你正确回答了所有问题,进入汉字博物馆!现在我们一起参观,来了解“贝”的故事吧!
认真观看了解“贝”的故事
读第1自然段,画出介绍“贝”字甲骨文字形的句子。展厅一:“贝”的由来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就像一种海贝的样子。本句话介绍了“贝”字的由来。第一句话介绍了贝壳的作用。
了解“贝”字的演变查一查甲骨文金文小篆简体字楷书隶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第二课时) (1).pptx
- 《“贝”的故事》新课标课件(第二课时) (2).pptx
- 《“贝”的故事》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1).pptx
- 《“贝”的故事》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1).pptx
- 《“贝”的故事》基于标准的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2).pptx
-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 (2).docx
-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 (1).docx
- 《“贝”的故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pdf
- 《“贝”的故事》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1).docx
- 《“贝”的故事》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2).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