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频率:≥100次/min。深度:成人≥5cm。下压与放松时间比:1:1。注意点: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两手应重叠扣在一起,固定手的手指抬起,否则易造成肋骨骨折;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按压无效,剑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按压时施力不垂直,易致压力分解,摇摆按压易造成按压无效或严重并发症;冲击式按压、抬手离胸、猛压等,易引起骨折。按压与放松要有充分时间,即胸外心脏按压时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相等(1:1)。7、畅通呼吸道凡意识丧失的患者,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缩或坠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处,使空气难以或无法进入肺部,这时应立即通畅呼吸道。方法:(1)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抢救者一只手的小鱼际肌放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放呼吸道徒手操作法。但操作时应注意手指不要压迫颏下软组织,以防呼吸道受压;也不要压迫下颌,使口腔闭合。(2)下颌前移法(托颌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肘支持在患者仰卧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前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因此法易使抢救者操作疲劳,也不易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清除口腔内异物一般只适用于可见异物,且为昏迷患者。打开气道时发现异物需立即清理。急救者的拇指与示指交叉,前者抵患者下齿列,后者抵上齿列,两指交叉用力,强使口腔张开。或先用拇指及其余四指紧握下颌,并向前下方提牵,使舌离开咽喉后壁,以使异物上移或松动。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缠纱布)沿其颊部内侧插入,在咽喉部或舌根处轻轻勾出异物。8、实施人工呼吸正常大气中含21%的氧,二氧化碳含量甚微。而正常人呼气中含氧16%,二氧化碳5%;人工呼吸时,呼气的氧含量可增至18%,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2%。因比,只要急救者能高度通气,则呼气中的氧即足以维持患者生命所需要的氧浓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1)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紧鼻翼下端,然后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双唇包绕封住患者的嘴外缘,抢救者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时间1秒以上,吹2口气应在3~4秒内,每次吹气量约600~1000ml或每次吹气时观察患者胸部上抬即可;开始应连续两次吹气,如只做人工呼吸,以后每隔5s吹1次气,相当于每分钟10~12次。吹气时应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术良好;无起伏者,口对口吹气无效,可能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有阻塞,应重新开放气道或清除口腔异物。口对口吹气时,应注意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若超过1200ml可造成胃扩张;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以免肺部受损伤或气体进入胃内。单、双人心肺复苏,均为每按压胸部30次,吹气2次,即:30︰2。(2)口对鼻人工呼吸:当患者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部外伤时应用此法。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下颌并闭合口腔,深吸气后,用口与患者的鼻腔密封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呼气时应启开患者的口腔或分开双唇,有利于呼出气体。约每5s吹气1次,相当于每分钟12次,最多可达20次。此法产生胃扩张的机会较少,但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时不能使用。(3)口对口鼻吹气:适用于婴幼儿。(4)口对气管切开口人工呼吸:(5)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6)口对简易呼吸器、口对面罩呼吸(7)球囊面罩通气1、单人心肺复苏由同一个抢救者顺次轮番完成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单人和双人现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抢救者测定患者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频率≥100次/分,然后俯身打开气道,进行2次连续吹气,再迅速回到患者胸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再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往复进行。进行5次循环(2分钟左右)后,再次检查脉搏、呼吸(要求在5~10s内完成)。若无脉搏呼吸,再进行5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2、双人心肺复苏由两个抢救者分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位于患者头侧的抢救者承担监测脉搏和呼吸,以确定复苏的效果。5个周期按压/吹气循环后,若仍无脉搏呼吸,两名施救者进行位置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