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练习

一、单选题

1.苏联解体表明

A.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

B.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自我调节功能丧失

C.苏联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进入低潮时期

D.苏联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2.二战后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曾在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这一年是指

A.1945年 B.1960年 C.1965年 D.199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4.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原子能革命和核武器的出现,也有人认为是全球范围内非殖民化运动引起的革命民族主义,还有人认为一些国家领导人个人作用。从当时西方视角分析,冷战是(???)

A.美国巩固与维持其霸权地位的结果 B.极权体制扩张冲击自由世界的结果

C.两个超级大国错误判断形势的结果 D.旧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

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农业上大规模种植玉米

B.一味发展重工业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复兴号”动车组成功运行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5G技术研制成功

7.二战结束后,“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日益显现,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集中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 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C.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领域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的弊端

8.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9.苏联官员巴卡京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称:“改革我们制度的最高任务在于改造它的经济,在于确定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企业家自由活动过渡的最佳途径。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其余(如国家制度、政治结构等)都是次要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指

A.苏联改革重心转移过快导致局势失控

B.苏联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改革措施得到认可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成效被全盘否定

10.下图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的目录,横线处的内容是

第八编变化中的世界

第一章

第一节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

第二章苏联的解体

第三章冷战后的东方世界

第四章冷战后的西方世界

A.美苏的争霸 B.欧洲的联合 C.欧洲的争夺 D.东欧的剧变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不少拉美国家,不仅中央政府、银行可借用外债,企业和地方也可直接借用外债。此外对借用外债年限的长短安排不当,导致还债高峰出现。这表明拉美国家(???)

A.经济规划脱离国情 B.债务管理混乱 C.资金利用不合规划 D.债务分配不均

12.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13.苏共中央全会的一次决议中记载:“采取措施大大地扩大应当归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处理的、与完成全联盟和加盟共和国计划有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的范围,其中包括基本建设、物资技术供应、劳动生产率、成本、产品销售和拨款等问题;保证进一步扩大各部、部属总局、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和经济企业的权力;消除多余的重叠的环节,即精简管理机关。”材料反映苏共中央此举目的是()

A.消除在经济领导方面的过分集中 B.开始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C.突破斯大林体制实施指导性计划 D.实现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14.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应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挂起钩来,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应充分体现差别。这一决议

A.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B.主要是针对平均主义分配的部门

C.体现市场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D.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15.19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