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目 录
一、2024信用债市场违约特征总结 5
二、各年度违约情况:2024违约规模同比下降 6
(一)违约主体数量及金额分布 6
(二)违约主体分布 6
三、各年度违约率统计:2024年违约率明显下降 8
(一)边际违约率与累计违约率 8
(二)产业债违约率特征 9
1、票面利率与违约率基本呈正相关 9
2、上市公司违约率较低但无明显优势 10
3、发行时主体评级与违约率正相关,低评级国企违约率跳升 10
四、违约后回收率情况:2024年国企偿还率明显提升 11
(一)综合维度:违约回收率整体偏低,2018年以来回收率与回收时长约成正比
...........................................................................................................................................11
(二)所有制维度:国企回收率优势进一步凸显 11
(三)券种维度:短融、中票、定向工具回收率较高,一般公司债与私募债回收率较低 12
(四)地区维度:回收率与区域违约金额、地方政府支持因素高度相关 12
(五)行业维度:资源型、周期型行业回收率值得期待 13
五、违约原因分析:宏观影响增大,经营与筹资活动影响仍为重点 14
六、风险提示 16
图表目录
图表12024首次信用债违约主体概况 5
图表22014-2024年违约主体及金额统计(支,亿元) 6
图表32014-2024年国企、非国企违约主体数量统计 6
图表42014-2024年违约主体行业分布 7
图表52014-2024年累计违约主体区域分布(个,%) 8
图表6边际违约率及累计违约率变化(%) 8
图表7非国企净融资与边际违约率变化(亿元,%) 8
图表8宏观环境与违约特征梳理 9
图表9不同票面利率区间违约率(亿元,%) 9
图表102014-2024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违约概况 10
图表112014-2024不同评级下国企与非国企违约率对比 10
图表12各年度债券违约与回收情况 11
图表13国企、非国企违约回收情况对比 11
图表142014-2024不同券种的回收率概况 12
图表152014-2024违约后回收率分地区统计 12
图表162014-2024违约后回收率分行业统计 14
图表17各年度违约因素占比汇总 15
图表182024年新增违约主体的违约原因汇总 15
一、2024信用债市场违约特征总结
2024年地产违约潮进入尾声,违约趋势向弱资质产业类主体回归。2022年地产企业违约潮以来,依次经历了从大型民营房企、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区域小型房企的陆续违约,风险持续出清,到2024年以来新增违约主体已大幅减少,且房地产行业存量风险主体处置进度有所加快,多家展期房企进入实质性违约、债务重整程序。2024年下半年以来无新增违约房地产主体,违约主流变为产业链中下游的弱资质主体,以民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对同行业或债市产生衍生影响可控。整体来看,2024年信用债
市场在城投化债行情及资产荒驱动下估值整体呈下行趋势,违约因素对债市的影响式微。全年违约方面主要特征如下:
1、2024年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及违约债券规模均大幅下降。2024年无境内债券违约历史的首次违约主体仅7家,较2023年同比减少10家;另外还有4家有过美元债违约历史的地产企业首次境内债违约,包括绿地控股、广州方圆地产、广州天建及厦门中骏。
新增违约债券总规模从2023年的1105亿下降到331亿,降幅明显。
2、违约事件仍以已违约主体展期为主。2024年违约债券共98只,合计规模799亿,
但其中64只债券曾有过违约历史,合计规模达468亿,数量及规模占比均过半,主要是已展期债券二次展期或构成实质违约。
3、违约偿还进度放缓,大量债务重组房企或进入仅付息阶段。全年82起偿还行为
兑付本金仅32亿元,其中72起单笔兑付本金不超1亿元,较2023年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违约国企分阶段兑付情况减少,因为其历史违约债务偿付较为充足,而近三年违约国企数量较少,且大多为其他债务风险事件引发债券交叉违约,出险后很短时间内就会全额兑付;二是其中76起偿还来自房地产行业,多数房企债务重组条款或设置前几年为仅付息不还本,因此单次偿付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固收与”基金四季报持仓分析:“固收与”基金规模微缩,转债基金表现突出.docx
- “数论”摊余成本法债基:2024年资产规模小幅回落,金融债配置增加.docx
- “重估牛”系列报告之十六:进攻,跨年行情将迎主升段.docx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六部委发布会快评:稳市场,提信心.docx
- 1月FOMC会议点评:联储今年首次降息或在何时?.docx
- 1月PMI数据点评:向上的预期,回调的供需.docx
- 1月车企销量增长强劲,三大白电排产同比大增.docx
- 1月海外月度观察:特朗普2.0正式开启,主要央行相机而动.docx
- 1月全球投资十大主线.docx
- 1月债市回顾及2月展望:节后资金面或转松,关注配置机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