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严重创伤患者的出凝血管理
初步评估
临床评价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是反映患者循环状态的关键指标。低血压可能表明大量失血和灌注不足。心动过速通常是身体对失血的补偿反应,心率增加以维持心输出量。皮肤状况也可以反映外周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凉爽湿冷的皮肤表明外周循环不良,这可能与休克和凝血障碍有关。
神经学评估:意识水平可以反映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意识的变化,如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可能是由严重失血、缺氧或颅内出血引起的,这与患者的凝血状态和预后密切相关。
伤口检查:仔细检查伤口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出血情况。动脉出血通常以快速和搏动性出血为特征,而静脉出血相对较慢,但也可能导致大量失血。广泛的软组织损伤、骨折或内脏损伤也可能影响凝血过程。
实验室测试
基本凝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导致凝血能力下降。PT测量外源性凝血途径,用于评估因子II、V、VII和X的功能。aPTT反映了内源性凝血途径,并用于评估因子VIII、IX、XI和XII的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血栓形成至关重要,纤维蛋白原的降低会导致血栓稳定性差。
高级混凝测试:TEG和ROTEM可以对混凝过程进行更全面和动态的评估。它们可以测量反应时间(R时间)、凝块形成时间(K时间)、角度α、最大凝块硬度(MCF)和溶解指数(LI)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凝块形成的速度、凝块的强度和纤维蛋白溶解的程度,为凝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止血复苏
血液制品输血
包装红细胞(PRBCs)
适应症和剂量:PRBC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是纠正贫血和提高携氧能力。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和临床症状来确定。一般来说,当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或患者出现严重缺氧迹象时,可以考虑输注PRBC。
输血注意事项:在PRBC输血过程中,有必要注意血型的相容性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此外,快速大容量输血可能会导致体温过低和电解质失衡等问题,需要及时监测和纠正。
新鲜冷冻血浆(FFP)
作用和机制:FFP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可以快速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它主要用于纠正因大量失血、肝功能衰竭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
输血比率:FFP与PRBCs的输血比率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创伤中心,严重创伤早期通常使用1:1:1的PRBCs:FFP:血小板比例来维持凝血系统的平衡。然而,具体比例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凝血状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血小板
血小板功能和输血适应症:血小板在止血的初始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S/L或有血小板功能障碍的证据,如出血时间延长或与血小板相关的TEG/ROTEM参数异常时,通常需要输注血小板。
输血注意事项:输注血小板还应注意血型相容性和输血反应的风险。此外,需要严格控制血小板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以确保血小板的有效性。
冷沉淀物
成分和疗效: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因子VIII、vonWillebrand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它主要用于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促进血栓形成。它对治疗因大量失血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的患者特别有效。
剂量和用法:冷沉淀的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出血程度确定。它通常通过快速静脉输注给药。
液体复苏
晶体溶液:平衡晶体溶液,如乳酸林格氏溶液和生理盐水,通常用于初始液体复苏。它们可以快速扩大血管内容积并改善组织灌注。然而,过度使用晶体会导致稀释性凝血病,因为它们会稀释血液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浓度。因此,应仔细控制输液量,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如羟乙基淀粉和白蛋白,可以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并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血管内容积。然而,它们的使用有一些局限性和潜在的副作用。例如,高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可能会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过度使用可能会增加肾损伤的风险。因此,胶体溶液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进行权衡。
药物干预
氨甲环酸(TXA)
药理机制:TXA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防止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分解并减少出血。
剂量和用法:严重创伤患者TXA的推荐剂量通常为10分钟内静脉注射1克,然后在8小时内连续输注1克。然而,具体剂量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出血程度和肾功能进行调整。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许多研究表明,在严重创伤患者中早期使用TXA可以显著减少出血和死亡率。然而,应该指出的是,TXA也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血栓栓塞事件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重组因子VIIa(rFVIIa)
作用机制:rFVIIa可以与血管损伤部位暴露的组织因子结合,激活因子X,从而启动凝血级联反应,促进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