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周五医院小儿脑瘫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脑瘫

襄城县中医院

王勇敌

1.脑瘫的定义

2.脑瘫的病因

3.脑瘫的分类

4.脑瘫的早期症状及并发症

5.脑瘫的治疗与康复

定义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主要特征

发育性(脑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损)

非进行性(运动、姿势、反射异常)

永久性、可变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病变部位在脑)

发生于生命早期

大脑损伤本身虽然是静态的,但躯体症状会逐步加重,以运动障碍为主

三早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康复

康复效果与患儿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效果越佳,超过9岁则较差

脑性瘫痪特点

病因

主要病因: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

1、宝宝在出生时,可因体重较轻而诱发脑瘫的出现,另外造成宝宝体重轻的原因主要是发育不全的早产儿,目前据临床数据表明,并统计得知患上小儿脑瘫的儿童大多数是因为早产而造成的。

2、胎儿发育异常:主要指的是孩子脑组织受到损伤而发生异常,这种损伤大多发生在分娩过程,如臀位产、滞产等等,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孕妇在生产时出现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等

3、核黄疸:该类症状一直是导致小儿患上脑瘫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说大多数脑瘫儿四肢性瘫痪和胎儿发育性异常都是因核黄疸造成的,其少数患儿时因先天性发育不良所引起的脑瘫。

4、脑组织较长时间缺血缺氧:在众多脑瘫病儿中,由窒息,或者是产伤所引起的脑瘫占比例的百分之二十,而发生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脐带绕颈等等等,通常发生在足月的婴儿身上。

遗传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脑性瘫痪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近亲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中的两种因素者占脑性瘫痪的65%

临床表现分类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6-7%)

挛缩型

占60%~70%,锥体系受损所致

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可以累及全身,或下肢重于上肢,或累及同侧上下肢,导致身体姿势异常,活动困难

不随意运动型

占20%,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不全、震颤等

肌张力低下型

往往是其它类型的过渡形式,表现为肌肉张力下降

共济失调型

此类型较为少见,小脑及其通道受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肢体运动不协调,距离感差,步态不稳

脑性瘫痪部位

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按受累部位分:

A四肢瘫

B双瘫

C截瘫

D偏瘫

E双重性偏瘫

F三肢瘫

G单瘫

诊断依据

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肌张力异常

姿势异常

反射异常

诊断条件

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四肢、躯干的左右差,呈非对称性

只以某种固定的模式运动

抗重力运动困难

做分离运动困难

发育不均衡(上肢、下肢、仰卧位、俯卧位、左右)

肌张力不平衡(异常姿势的肌紧张,姿势变化时张力升高、低下及动摇)

原始反射残存,6个月以上仍存在

正常感觉运动发育不足,异常感觉运动的存在

有联合反应、代偿运动

肌张力低下

几种特殊姿势:蛙状姿势、“W”状姿势、折叠样姿势、外翻扁平足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高则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尖足,膝屈

肌张力过高

肌张力不协调

即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

表现:如手足徐动症

姿势异常

静止: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

四肢强直姿势、平衡反应异常、

活动: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

痉挛性截瘫或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反应异常

(1)伴有握拳的双上肢硬性向前方或上方伸展。

(2)角弓反张状态。

(3)上肢屈曲于胸前。

(4)颈部伸展缺如。

(5)头与躯干的位置不对称。

(6)在每个时相上均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