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著称于世的古代四大发明,更是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在世界科技史上的杰出贡献,更为世界科学文化成果的传播和交流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成就。
有人曾说过:“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造纸术——化腐朽为神奇
“茭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南朝梁元帝萧绎
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古至今,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造纸术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造,逐渐达到鼎盛时期。
造纸术的每一段发展历程,都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造纸技术自诞生后,在经历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而达到了辉煌至鼎盛的时期。
西汉元年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造纸技术,但由于当时造纸技术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社会上所流行的书写材料呈现出竹,帛,纸并行的局面。
到了东汉元兴元年,蔡伦在原有的造纸技术上加以改进。《蔡伦转》中有言“伦典尚方作纸,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毂纸,鱼网名网纸。”经蔡伦改进而成的造纸术,就是将废弃的麻头、破布、树皮、旧鱼网等用水浸泡后,切碎,再加草木灰蒸煮,舂捣打浆,最后将纸张捞出,然后“苫”或“篑”来抄造,以保证纸张成型。这种造纸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因其原料廉价,且极易寻得,再加上蔡伦造纸术经的不断推广和改进,纸张慢慢进入到日常生活用品。后人也将这种纸称为“蔡侯纸”,以纪念蔡伦造纸技术的伟大功绩。
古代造纸术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纸质档案来记录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纸张得以全面取代了简牍、绵帛成为了社会普遍的书写用具,甚至在国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中国古代造纸术最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东汉末年期间,又经由朝鲜传入日本。唐朝时期,造纸术传入阿拉伯,直到十二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才将造纸技术传入欧洲。公元1276年,意大利建造了第一家造纸厂;公元1348年,法国相继建立多家造纸厂。因为法国纸张的出口,德国也随之在14世纪建立自己的造纸厂。而英国在15世纪才传入造纸技术。总体来说,欧洲的造纸业在17世纪才全面发展开了,比中国要落后很久。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出现,为世界科学、文化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实用价值不可估量,更具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印刷术——踏“印”寻源
印刷术的发明同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中国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可谓是最早的印刷术了。那时称之为“玺”,但秦时双灭六国后,将楚国的和氏璧凿为国玺,“玺”字自此成为封建帝王的专属,一般人的玺只得称为印章。最初的印章大多是凹入的印文,用封泥之上。
由此可知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的印章、拓碑等用以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为活字印刷的诞生提供了技术储备条件。而随着纸和墨的诞生,也逐渐为活字印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到了唐代,将印章和拓碑这两种方法逐渐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雕版印刷术。其操作方法非常的简单,就是在木质比较坚硬的枣木或梨木上面刻写用以印版,印版前先在版面上刷上一层墨汁,然后将柔软的纸张附在上面,用鬃刷来回压几遍,最后揭下,就完成了一张印制。雕版印刷的出现代替原始的人工抄写,印制出来的印品也更为准确、规范、整齐。
在敦煌千佛洞所发现的长达488厘米、宽约0.3厘米,高24.2厘米的《金刚经》,就是王玠在唐懿宗咸通九年,使用雕本印刷技术刻印而成的佛教经书,足以看出当时雕本印刷技术的成熟。
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刻书的范围不断增加,所需书籍的数量急剧增多,雕版印刷术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于是,人们就开始寻求一种更为便捷,更为经济的印刷技术,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其中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谓是极为准确地概括了活字印刷术的特点。
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以胶泥刻字,烧制成陶;依据稿本捡陶字排列于铁板之上,在字下放置脂蜡、纸灰,烘烤压平,最后施墨印刷。印刷完成后,可以再将脂蜡融化,其活字可以多次使用。
中国古代印刷术在中国土地上发展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机械化印刷术才逐渐取代古老的活字印刷术。但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指南针——古代的GPS
指南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