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疾病与治疗——胸痹.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一、概述

定义:“痹”即闭阻不通之义。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由胸中气血闭塞阻滞而导致心脏机能失调的病证。

病名:胸痹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按其症候特点也有以心痛名者。

历史沿革:

概述*

《内经》:

☻最早记载。《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

☻详细阐发了本证的临床特点,指出病位在心,同时又与肺脾肝肾有着密切关系,而真心痛是危及生命的重症。

☻病机是经脉闭阻,血行不畅,病因主要为寒邪客于经脉。《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治疗着重提出针刺,未列方药。但《灵枢·五味》“心病宜食薤”为后世创立方药奠定了基础。

概述

汉代张仲景:较为详细分析病因病机,同时拟定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药。

☻明确提出“胸痹”病名。设“胸痹心痛短气病脉并证治”专篇。

☻病机认为阴乘阳位,痰浊内阻胸膺以致胸阳不通或胸阳不振。

☻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其治疗大法。根据病情轻重创制了不同方剂。基本方用栝蒌薤白白酒汤;轻症则予清轻宣气之法,如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等;重症则与温补胸阳,峻逐阴寒之剂,如乌头赤石脂丸、薏苡附子散等。

概述*

金元时期: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心痛》提出苏合香丸“治卒暴心痛”,丰富了胸痹的治法。

明清时期:

☻对心痛与胃痛作了明确的区别。

☻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颇具疗效。如《证治准绳》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等。

范围:冠心心绞痛、心梗、高心、心肌病等心脏疾病,部分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出现胸部闷痛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二、病因病机

寒邪内侵,痹阻胸阳

阴寒之邪乘虚

素体阳衰,胸阳不振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心脉痹阻

情志失调,损伤肝脾

•忧思伤脾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

气滞血瘀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痰瘀交阻

病因病机

饮食不当,脾胃受损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失健聚湿成痰

痰阻脉络心脉痹阻

年迈体虚,心肾亏虚

年过半百肾阳虚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心阳不振

肾气渐衰肾阴虚不能鼓动五脏之阴心阴亏虚

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

病因病机

小结:

☻共同病机:心脉痹阻。主要病理基础为胸阳不振。

☻病理因素:寒、痰、气、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为心脾肝肾及气血阴阳亏虚,实为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由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机体日渐衰退之时,故一般认为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

☻病变脏腑:心(病位)、肝、脾、肾。

类证鉴别

三、类证鉴别

1、胸痹与胃痛

2、胸痹与悬饮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

伴随症状

辨证论治

四、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