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情景到情境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设计研究
关键词情景;情境;对话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英语
引用格式李海霞,汤焱昊.从情景到情境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5(02):43-46.
一、英语教学中情景与情境的区别与联系
1.情境之中蕴含情景
Grandma:WelcometoOttawa!Welcometomyhouse!
Baobao,Guoguo:Thankyou,grandma.Wearesohappytobehere.
Grandma:Pleasefeelathome.Iwillshowyouaroundthecitythisafternoon.
Baobao,Guoguo:Wonderful!
Mike:WhereisOttawa?Canyoufinditonthemap?
Guoguo:Here,itsintheeastofthecountry.
Mike:Right,Canadaisthelandofthemaple,thereisamapleleaveinthecentreofournationalflag.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我们可以判断本课对话是一个“情景”,即Baobao和Guoguo到渥太华麦克的奶奶家做客,这是一个特定时空下的具体情形(即此时此刻在奶奶家做客),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还未形成情境。通过拓展情景,可以进一步形成情境。
2.主体不参与情景,但参与情境
主体的参与性是情景和情境的本质区别。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不参与到情景中去,情景的“景”,是“无我而在”,特指那些客观存在或依据客观而主观创设的“景”,具有“触景生情”的功能;而情境的“境”,必须“有我而在”,特指那些不仅指向更广泛、更多变的客观的环境与氛围,而且强调由此升华所形成的主观的认识与理解,呈现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具有“身临其境”的特征。这意味着,只有“有我”的“景”,才能成为“境”;而要是“无我”的“境”,就会蜕变为“景”[4]。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在围绕“情景”开展的教学中,学生并不参与到具体情景中去,而是把情景作为一个对象化学习的手段,学习体验类似于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本质上是一种对象化学习,而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到剧情中,成为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一个角色,共同推动剧情发展。因此,情景“指向的是语言经验,强调某个具体的知识学习,是有针对性的知识传递”,而情境“不仅强调知识学习,而且还涉及到心智的培养”[5]。也恰恰是参与性的区别,决定了情境较之于情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二、从情景到情境的英语对话教学设计思路
北京版《英语》教材中的对话通常以一个独立的情景为主,大多缺乏前情和后续,不进行二次加工很难进入教学情境,并且会使教学显得突兀、生硬,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也缺少对学生“情”的加工能力,不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在充分分析文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后进而合理拓展情景,通过创设前置关联情境、创设连贯情境、创设拓展情境,把情景转化为情境。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活动需要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进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在学习理解层面设置关联情境和连贯情境,在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层面设置拓展情境。
1.在感知与注意类活动中创设导入情境
在感知与注意类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把课堂“导入活动”转化为“导入情境”。导入情境具有准备性和参与性特征,准备性即导入情境并未涉及到语篇中情境的实质内容,但是指向语篇中的情境;参与性即学生“身临其境”,是情境中的参与性角色而非旁观者。创设导入情境可以遵循如下两个步骤。
(1)确定统领话题
创设导入情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宏观视野,以单元整体的视角来考虑教学情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寻找统领话题,从而对各语篇情境、每个语篇中的情境进行有机整合。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三个语篇可以通过“旅行”这一话题进行统领。选择“旅行”为本单元的主题可以保证对话教学情境的连贯性,同时这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大部分学生有旅行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有参与感。本单元第三个语篇Lesson17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在“旅行”这一话题的统领下展开。
(2)把学生设置为情境中的参与性角色
-Doyouliketravelling?(围绕学生自身体验提问)
-Doyouknowwhowilltravelwithyouthistime?(借助图片引入对话中的角色)
-Whereareyougoing?(借助图片引入对话中的目的地)
-Howdoyougetthere?(借助图片引入交通工具)
-Letsseewhatcontinentswecanseeontheplane!(借助图片复习上节课中“大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