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洵《史论上》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VIP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苏洵《史论上》原文及翻译译文

1、苏洵《史论上》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洵《史论上》原文及翻译苏洵

原文:

史何为而作乎?其有忧也。何忧乎?忧小人也。何由知之?以其名知之。楚之史曰《梼杌》。梼杌,四凶之一也。君子不待褒而劝,不待贬而惩;然则,史之所惩劝者,独小人耳。仲尼之志大,故其忧愈大;忧愈大,故其作愈大。是以因史修经,卒之论其效者,必曰“乱臣贼子惧”。由是知史与经皆忧小人而作,其义一也。

其义一,其体二,故曰史焉,曰经焉。大凡文之用四:事以实之,词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检之。此经、史所兼而有之者也。虽然,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词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史非万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和资焉。

夫《易》《礼》《乐)《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弗验之行事。仲尼惧后世以是为圣人之私言,故因讣告策书以修《春秋),旌善而惩恶,此经之道也;犹惧后世以为己之臆断,故本《周礼》以为凡,此经之法也。至于事则举其略,词则务于简。吾故曰: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所谓褒贬,论赞之外无几。吾故日:史以事、词胜。

使后人不知史而观经,则所褒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吾故曰: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使后人不通经而专史,则称谓不知所法,惩劝不知所祖。吾故曰: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

经或从伪讣而书,或隐讳而不书,若此者从,皆适于教而已。吾故曰:经非一代之实录。史之一纪、一世家、一传,其间美恶得失固不可以一二数,则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安能事为之褒贬,使天下之人动有所法如《春秋》哉?吾故曰:史非万世之常法。

夫规矩准绳所以制器,器所待而正者也。然而不得器,则规无所效其圆,矩无所用其方,准无所施其平,绳无所措其直。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经晦。吾故曰: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噫!一规,一矩,一准,一绳,足以制万器。后之人其务希迁、固,实录可也!慎无若王通、陆长源辈,嚣嚣然冗且僭,则善矣。(有修改)

译文:

历史为什么而作?因为写历史的人有忧患。忧患什么呢?忧患小人。凭借什么知道呢?从史书的名字就知道。楚国的史书叫《梼杌》,而梼杌就是四大恶人之一。君子不用等到褒奖就能够劝勉,不用等到贬斥就能够惩戒。既然这样,那么史书所惩戒和激励的,就只是针对小人罢了。孔子的志向远大,故而他的忧患也大;忧患越大,故而他的著述伟大。因此,他便凭借历史材料来修撰经书,最终评论他的著述功效的,必然会说“使乱臣贼子感到害怕”。由此可知,史书和经书都是由于担忧小人而写出来的,它们的用意是一致的。

它们的用意是一致的,但文本体制却不同,所以一个叫做“史”,一个叫做“经”。大概说来,写文章的手法有四种:用事实来充实它,用文辞来彰显它,用道理来贯通它,用法度来约束它。这就是经书、史书共同具有的东西。虽然这样,但经书的优长在于道理、法度,史书的优长在于事实、文辞;经书如果没有史书的襄助,就无法验证它的褒贬;史书如果没有经书的襄助,就无法斟酌它的轻重;经书不是一代历史的实录,史书不是万古不变的常法;尽管它们的体制不相沿袭,但在用途上确实是相互有帮助的。

《易》《礼》《乐》《诗》《书》这五本书,论述圣人的道理和法度已经很详尽了,但却没有用历史事实来验证。孔子害怕后世把这些书看成是圣人的个人言论,因此便凭借讣告、策书来撰写《春秋》,表彰善良而惩戒邪恶,这就是经书的道理;(虽然这样)还是害怕后世把《春秋》看成是自己的主观臆断,因此又依据《周礼》来发凡起例,这就是经书的法度。至于历史事件,就仅仅列举它的梗概;至于文辞,就务求简练。所以我说:经书的优长在于道理、法度。史书就不一样了,事情既曲折详尽,文辞也夸张炫耀,所谓褒和贬,除了文末的“论”和“赞”之外就没有什么评论了。所以我说:史书的优长在于事实、文辞。

假使后人不知道历史就去看经书,那经书所表彰的就看不出它有什么善事,所贬斥的就看不出它有什么恶行。所以我说:经书如果没有史书的襄助,就无法验证它的褒贬。假使后人不精通经书,就去专攻历史,那事物的称号就不知道根据的是什么,惩戒和劝勉也就不知道来源于什么。所以我说:史书如果没有经书的襄助,就无法斟酌它的轻重。

经书有的是依据虚假讣告而书写的,有的是由于隐瞒忌讳而不写的。像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都只能是适宜于教化罢了。所以我说:经书不是一代历史的实录。史书的一篇本纪、一篇世家、一篇列传,其中的美恶得失固然不是能够一一数清楚的,那么在它文末几百字的“论”“赞”中,又怎能对事事都进行褒贬,像《春秋》一样让天下人一举一动都有可遵循的准则呢?所以我说:史书不是万古不变的常法。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文案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0年相关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教学教案、营销方案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