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思想与人物形象。

2.掌握重点词语和文言句式。

3.品味不同人物性格和志向。

二、知识拓展

1.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在鲁国做过司寇,后曾周游列国,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2.创作背景

自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3.文化常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例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2)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例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例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4)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整体感知

1.预习自测

(1)注音

饥馑(jǐn)?????比及(bì)

小相(xiànɡ)??铿尔(kēnɡ)

冠者(ɡuàn)??浴乎沂(yí)

以俟君子(sì)??毋吾以也(wú)

风乎舞雩(yú)??夫子哂之(shěn)

喟然叹曰(kuì)??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2)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同“稀”,稀疏。

②莫春者

“莫”同“暮”。

2.图文梳理

【答案】①非诸侯而何②吾与点也

四、课堂任务

任务1:从孔子态度和治国思想来看,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

【提示】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学生拥有的四个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

针对子路,孔子“哂之”,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对子路的政治理想全盘否定。事实上,在当时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能够治国安民的臣子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子路性子太急,为人不够谦逊,行动比思考来得更快,这是孔子所不赞赏的,所以孔子笑子路的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和公西华,孔子当时不置可否,从后文的表述来看,孔子对他们的政治理想比较认可,认为他们所说的政治理想也是与国家大业息息相关的大事,尤其是宗庙祭祀的事情,是孔子所看重的“礼”。

针对曾皙,孔子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吾与点也”。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他没有直接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展示出一幅暮春郊游图: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孔子赞叹之时,也是表达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任务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

【提示】孔子是一位有着独特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老师。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解学生性情,鼓励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五、文章解读

本文采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一些细节行为及不同风格的表述语言,展示了师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文章第一句交代了谈话的人物和方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对话闲谈。孔子率先发话,以学生“不吾知也”的平日牢骚话为题,启发学生各言其志。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最先展示了自己的志向:三年就可以把外有强敌、内有灾荒的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子路志向远大,有治国之才,且充满自信。“率尔”两字表现了子路急躁、爽直的性格特点。孔子以“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