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一、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的起源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从而有了中医学。
中医学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起诞生的。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药物的起源;随着狩猎、渔业及采矿业的发展,原始人逐步了解到了某些动物的脂肪、血液、内脏、骨骼、甲壳及某些矿物等的食用价值和治疗作用,从而积累了一些动物及矿物药的知识。
药物的发现也与寻找食物有关,饮食方式的改进:如火的应用,烹调术的进步,酒、醋的发现,催生了早期药物加工、应用技术,出现药物炮炙、配伍和汤剂、酒剂等——“药食同源”
;(二)外治法的起源
;(二)外治法的起源;(二)外治法的起源
;;(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古代的哲学思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学说、各个学派的先进成就等不断向医学领域渗透,这些都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四大经典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出现了扁鹊、华佗、张仲景、董奉等医术高超的名医。;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
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传说为轩辕黄帝所作,但该书非一时一人所作,由当时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
内容:以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对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问题作了???面地阐述。
提出中医学的最基本的藏象、经络的理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在疾病的发生方面,强调“正气”的主导作用;
在疾病的防治上,倡导“治未病”的思想;
在养生方面首创“保精、养气、御神”的观点;
在解剖学方面,提出食管与肠的比例为1∶35,这与现代测量的1∶37非常接近。、
出心主血脉的理论,认为血液在脉管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种认识比英国哈维在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2)《难经》;据传为秦越人所著,秦越人又名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扁鹊在该书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至今仍运用于中医临床,有“脉学之父”之美誉。
;该书共设八十一个疑难问题,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黄帝内经》在脏腑、经络、疾病、针灸等方面的精髓,另一方面又以崭新的视角论述了脉诊和奇经的理论,它提出的命门、三焦等新的观点,进一步完善了中医理论,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备受后世医家的推崇。;3)《神农本草经》;3)《神农本草经》;3)《神农本草经》;4)《伤寒杂病论》;4)《伤寒杂病论》;4)《伤寒杂病论》;1)华佗
华佗精通临床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首创中药麻醉剂——“麻沸散”进行腹部手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有“外科鼻祖”之称。
现人们常用“华佗再世”来赞美医生医术高明。;1)华佗
华佗创制“五禽戏”开创健身先河;;3)“建安三神医”
东汉末年的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有三个著名医家:神医张仲景、华佗和董奉,史称“建安三神医”,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晋·王叔和:
著《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记载24种病脉。
确立“寸口脉法“。提出两手寸、关、尺与脏腑对应的脉学理论。
归纳24种脉象,并进行具体描述,使脉象名称规范化。
阐述脉象的临床意义,将脉与证统一起来。;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3.隋·巢元方等人著《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论病源与证候的专著(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对内、外、妇、儿等及传染病的诊治有不少精碎的论述,记载了1739种病候,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4.唐·孙思邈:
被誉为“药王”
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备急千金要方》为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为以后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名《唐本草》;(三)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充实
宋金元时期,医学家们在前代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中医学理论体系不断充实,有了突破性进展。
;1.宋慈著《洗冤集录》;2.宋·陈无择:
倡“三因学说”,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病因分为三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