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高中语文++】《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愤》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书愤》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探讨作品主旨。

2、理解陆游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能力,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背景及主题。

2、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理解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及典故。

4、感悟诗歌意境和韵律。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爱国题材的诗歌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今天,我们将走进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去感受这位爱国诗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所表现出的壮志豪情与悲愤无奈。

二、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

《书愤》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作。当时陆游已经62岁,被罢官闲居山阴老家已经6年。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但始终得不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壮志未酬,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无奈。这首诗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的抗金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四、文本阅读:感受诗歌之悲愤

任务一:感受诗歌的悲愤与壮志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诗歌的前四句,探讨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的抗金经历和壮志豪情的,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

原文

手法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对比与反衬:通过“早岁那知世事艰”与“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对比,反衬出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后来面对现实的无奈。

②用典与描写:通过“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个典故,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当年参与抗金战斗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壮志豪情与英勇无畏。

③意境营造:通过“夜雪”“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豪迈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年的英勇与豪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用典:诗人引用了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和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表示自己能够保卫国家。陆游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像檀道济一样成为保卫国家的长城。《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北伐的决心。

对比:通过“空自许”三字,诗人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现实中的无奈进行了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最终未能实现,只能空自许愿,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

③对比:诗人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如今镜中已斑白的鬓发进行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④反衬:通过“真名世”三字,诗人反衬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诸葛亮的《出师表》名垂千古,而自己却壮志未酬,只能空自许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通过“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句,反衬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千载以来,没有人能够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而自己却壮志未酬,只能空自许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作用:通过对比、用典、反衬和意境营造,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后来面对现实的无奈,为下文的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还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五、全文翻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曾在瓜洲渡痛击金兵,车船在雪夜里飞奔。秋风中骑着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渐白,盼望收复故土的愿望已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能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六、文本探究:剖析诗歌之境

任务二:分析诗歌的情感层次与悲愤根源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表格。

参考:

情感层次

典故与意象

悲愤根源

壮志豪情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