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青春之光》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青春之光》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教案

15.青春之光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的句子,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形象。

2.体会和学习文章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的多种写作手法。

3.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在生活中继承和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是活力四射的校园生活,还是充满憧憬的未来梦想?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不一样的年轻人,她叫黄文秀。

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暴雨中,为了守护乡亲们的家园,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红蕾的《青春之光》,感受黄文秀如何用青春点燃希望,探寻青春真正的价值。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24。祝红蕾在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学习时,被黄文秀事迹深深刺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文秀,祝红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多次前往百坭村实地采访,与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村民深入交流。她怀着对黄文秀的敬意与感动,以细腻笔触创作了《青春之光》,希望用文字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她的“长征路”。

(2)人物介绍

黄文秀,1989年4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的贫困家庭。她在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百色革命老区,任职于百色市市委宣传部。2018年3月,她主动请缨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期间,黄文秀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带领103户贫困户中的88户418人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0岁。她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还被授予“七一勋章”。

(3)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祝红蕾,山东潍坊人。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等,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曾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等,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青春之光》就是她为致敬黄文秀而创作的佳作。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释一释重点词。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

教师: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的?

1.速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重要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事件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师:速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1~4段):倒叙开篇,讲述黄文秀牺牲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5~14段):追忆黄文秀初到百坭村开展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27段):回忆黄文秀带领村民脱贫,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往事。

第四部分(第28~38段):讲述人们深情怀念黄文秀。

第五部分(第39、40段):赞颂像黄文秀一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作出巨大贡献的党员干部群体,升华主题。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文章开头写黄文秀被洪水困住,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是设置悬念,开篇就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大家迫切想知道黄文秀之后的情况。同时,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为后文讲述她的扶贫经历做铺垫,突出她在扶贫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

教师:“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共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百泥村现状呢?

学生:描述百坭村的现状,用脱贫攻坚任务的紧迫进一步反衬黄文秀内心的焦急,突出黄文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教师:文章中多次提到黄文秀的驻村日记,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通过日记内容,能更直观地展现黄文秀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变化,比如她一开始面对村民排斥时的委屈,后来受到长征精神鼓舞后的坚定。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她的精神世界,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教师:找出文中黄文秀的日记中记录的话

学生: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