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ModeltextoftourguidewordsinLongmenGrottoes
(河南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3849
导游词|GuideWords
河南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说明: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
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
调整或直接使用。
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人人旅行社的导游,我叫张智媛,你们就叫我小张。
今天我带你们去游玩龙门石窟,那些佛像可是从唐代初期保护到现在的呀!
你们可不能在佛像身上乱涂乱画呀。
我告诉你们一个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
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
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放牧,常常听到从地下付出“开
不开”的奇怪声音,牧羊娃喊了一声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
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
海。
听完了这个传说,我们一起去宾阳洞玩玩吧,你们知道吗?洞中所供主像为
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郎天地
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
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各位游客们今天的旅游至此结束如果有时间,我一定在做你们的导游,再带
你去浏览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2
第2页
导游词|GuideWords
河南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
城,前后历时15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
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
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
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
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
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
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
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
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
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
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
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
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
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
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
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
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