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袁枚《赠黄生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1、袁枚《赠黄生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枚《赠黄生序》原文及翻译袁枚
原文:
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论者语塞。
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近,斯得之矣。宋以后制艺②道兴,古文道衰。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既又告之曰: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①下笔大惭:曾对程式化的应试文字深表不满,并为自己应试所作的词赋深感惭愧。
②制艺:八股文。
译文:
唐代用考试词赋来选拔人才,而韩愈下笔应试词赋感到十分惭愧。连词赋都这样,那些不如词赋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但韩愈终究还是靠词赋中了进士,与那些看不起这种科目而不愿写这种文体的人相比是有所不同的。如今有看不起科举时文而不愿写作时文的,就是黄生。有人看着讥笑道:“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我替黄生回答说“从前管仲遇到盗贼,从中获得了两个人才。盗贼中尽管可以得到人才,但上官不必把盗贼作为用人的标准。”议论的人无话可说。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也不敢说写古文的就足以阐明圣贤之道。但如果访问某个人,必然要问他的邻居,因为住得比较近的缘故。汉代、唐代的科举,因为离古代近,士子所做的古文,离圣贤之道也比较近。近,就容易有所得。宋代以后制艺渐兴,古文慢慢衰落了。士子既然不熟习制艺就不能做官,往往就费日月、耗精神,力争精通制艺而在当时有出路。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衰叹老了。
我喜欢黄生年纪很轻,志气很高远,不肯随从现在的风气,他对于古文该是可以努力向上而期望有成的。我又担心他家里贫穷,会因此影响他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他供应早晚的食物,又把书库托付给他,想帮助他实现志向。然后又告诉他说:天下有不做却比做了还好的,有做了却不如不做的。这没有别的原因,就看他做得成功不成功罢了。不做而不成功,这件事值得做的价值自然存在;做了而不成功,别人就会怀疑这件事本来就无法做,从此再也没有肯去做的人了。现在天下的士子都不做古文,你骗去写作,又怎么知道其他不做的人不含笑等待着呢?如果五谷长不熟,那么还不如稊米、稗子有用。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
袁枚《赠黄生序》
2、《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原文及翻译欧阳修
原文:
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
公生汉、晋之间,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为人状貌奇伟,举止严重,有威仪,贼皆惮之,莫敢害。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
太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岳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五代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皆峻刑法,急聚敛,以制命于其民。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公以齐鲁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宜,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