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docx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远古人类的生活:

远古时期,人们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主要活动是女性来完成)

2、原始农牧业的出现:

(1)出现时间: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原始农业兴起: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

(3)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徒过渡到定居,从临时窝棚到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开始出现手工业劳动,文化艺术获得发展。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逐渐发展。

(4)畜牧业的产生: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而产生的。

地域

农业

畜牧业

东亚中国

种植水稻和粟,栽培白菜和芥菜等

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

西亚

种植大麦、小麦

饲养山羊和绵羊

美洲

种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

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羊驼和火鸡

(不同地区,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大河文明:(主要是说的四大文明古国)

(1)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古埃及的命运,崇拜尼罗河和太阳神,成为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代中国: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精耕细作;③种植为主,饲养为辅(农业结构);④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⑤生产工具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未发生真正革命性变化。

2、海洋文明:(主要是指爱琴海地区,古希腊、罗马的文明)

主要种植从西亚传入的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从事农产品加工(葡萄酒和橄榄油)。城邦公民占有土地,农业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3、失落的文明:(主要是指美洲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三大文明)

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土地。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女地位的变化: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国家形成。(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拓展补充1: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国家形成。(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拓展补充2:三大起源中心的农业比较

起源中心

种植业

家畜饲养业

东亚

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马、牛、羊、猪、狗、鸡(六畜)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

小麦、大麦

绵羊和山羊

中美洲

玉米、甘薯

骆马

★拓展补充3:影响小农经济产生及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鼓励发展生产;统治者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知识点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

2.开始时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3.概况: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4.主要物种传播情况

区域

物种

传播情况

欧洲

玉米

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到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