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4.docx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4.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突破练四(分值:74分)

学生用书P21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广东高三联考)《汉书》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这一历史叙述()

A.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B.体现了大一统的学术构建

C.批判了尊崇儒术的政策 D.客观地记录了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书》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均属于儒家六经的分支,体现了构建大一统学术主张的意图,故选B项;汉初的黄老思想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批判尊崇儒术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客观记录是指在记录过程中,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不加入个人偏见,保持其真实性,材料中这一历史叙述并不是客观地记录历史事实,排除D项。

2.(2024广东高三联考)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据此可推知()

A.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

B.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

C.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

D.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礼记·曾子问》记载了孔子多次问礼于老子,汉代壁画中经常出现“孔子见老子”体现了儒、道两家在战国及汉代具有一定影响力,故选A项;对于汉代来讲,“孔子见老子”属于历史题材,但仅凭这一内容不能说明汉代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以偏概全,排除B项;儒、道两者“同出”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两家都是有较大影响力的流派,但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对比信息,仅凭孔子问礼于老子不能得出道家地位高于儒家,排除D项。

3.(2024湖北十堰期末)下图所示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董永孝亲》:“永父”手拄鸠杖,安坐鹿车,董永正在劳作,空中飘来一位仙女。西汉刘向《孝子图》载:“(董永)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将往为(钱主)奴,于路忽逢一妇人(织女),求为永妻。”据此可知()

A.汉代社会生活深受儒学影响

B.文艺创作无法反映社会现实

C.画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

D.董永孝亲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画像石《董永孝亲》和刘向《孝子图》均反映出汉代社会对“孝”的推崇,体现了儒家道德伦理对汉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故选A项;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排除B项;两份史料对董永孝亲的描绘存在明显差异,无法相互佐证,排除C项;两种史料都证明董永孝亲的事迹是存在的,排除D项。

4.(2024安徽黄山二模)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

A.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

B.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

C.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

D.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以韩愈、二程为代表的唐宋儒家学者,对佛教持反对态度,努力捍卫儒学的正统地位,致力于儒学复兴,故选A项;材料仅体现韩愈和二程对佛教的看法,无法得出国人对佛教的态度,也不能代表政府的文化政策,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不是政治上士大夫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项。

5.(2024广东佛山一模)始建于唐、鼎盛于两宋的重庆大足石刻中的《父母恩重经变相》,连环画式地刻出十组雕像,如佛前求子、怀胎守护、临产受苦、哺乳养育等。这反映出()

A.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B.佛教与儒家的激烈争鸣

C.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D.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父母恩重经变相》的十组雕像描绘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不易,体现了佛教融合了儒学伦理,积极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故选D项;“三教并行”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父母恩重经变相》的十组雕像融合中国文化相悖,排除A项;“激烈争鸣”不符合题意,与材料提及佛教融合儒家文化相悖,排除B项;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不符合题意,应为佛教借儒家伦理以更好地传播,排除C项。

6.(2024广东湛江一模)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陆九渊提出“吾心即宇宙”,并且将个人的“致知”置于“格物”之前,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故选C项;陆九渊的心学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