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教案
6.老山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特点。
3.学习文章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4.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陆定一、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层次。
2.感受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朗读下面的诗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教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在饥寒交迫、敌人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战士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他们展现出怎样的精神?让我们走进《老山界》,一起探寻那段波澜壮阔又震撼人心的历史。
板书课题:6老山界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陆定一”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为党的思想传播贡献卓越。在文学领域,他以《老山界》一文闻名。其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老山界》创作于1934年12月,背景正是波澜壮阔又艰难卓绝的红军长征。彼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妄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红军浴血奋战突破封锁线后,为向湘西进发,必须翻越老山界。这座山陡峭险峻,山路崎岖,给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但红军凭借顽强意志成功翻越,粉碎敌人围堵计划。陆定一作为亲历者,满怀对红军的敬佩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写下此文,生动展现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无畏。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3)辨一辨形近字。
释一释重点词。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
学生: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学生:同学们,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
学生: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
(学生默读课本,勾画分析填写。)
预设:
教师点拨:方法指导
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2)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知道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困难一:行路难
学生勾画语句: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学生:用火把形成的“之”字形的景象表现老山界山势险峻、迂回曲折的特点。
学生勾画语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学生:从上下两个角度写火把不同的样子,细致生动的描写突出了红军翻越老山界之难。
学生勾画语句: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学生:详细地描写了雷公岩的陡峭程度,看上去就那么吓人,更别提攀登了。
学生勾画语句: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学生:通过写马摔下悬崖后脚骨断裂,从侧面表现出雷公岩的陡峭。
教师:困难二:睡觉难
学生勾画语句: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学生:路窄石硬。
学生勾画语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3.列夫 托尔斯泰》 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3.列夫 托尔斯泰》 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4.孙权劝学》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4.孙权劝学》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