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核心考点解读.docx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核心考点解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古诗词阅读核心考点解读

一、(2024天津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核心考点一: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

【例题】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以问答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四句写泰山割开了“昏”“晓”两个天地,“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五、六句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D.最后两句写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是动态之景,而非静景。这两句写的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翩翩归鸟,所以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热爱,并非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且联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知,作者由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故选C。

【答案】C

【方法突破】

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2.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审查选项时,应关注如下信息:

关注术语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关注修饰词-一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关注命题语一如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等)。

二、(2024福建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核心考点二:概括诗歌内容

【例题】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平明分手空江转”意思是:天亮时我们分别,只见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平明”表时间,指天刚亮时。可知,分别的时间是:平明。

“红烛津亭夜见君”意思是:夜晚红烛高照,在津亭见到了你。结合题目“发渝州却寄韦判官”中的“发渝州”,可知,分别的地点是:渝州津亭。根据题目“发渝州却寄韦判官”中的“寄韦判官”可知,赠别的对象是:韦判官。

【答案】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

【方法突破】

第一步,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根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第二步,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第三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诗歌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提示确定答案。

核心考点三:分析诗人情感

【例题】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根据前两句“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写诗人在红烛高烧的津亭与友人临别相会,繁音促节的管弦之声,纷然交响,为两人助兴,可知,情感是畅快;根据后两句“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写诗人天亮与韦判官分别,空荡曲折的江流漂向远方,巴山蜀水,江空人孤,只有那回荡在云天水际的凄哀的猿声。那时刻,一如渔歌所唱出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留给诗人的将是满怀的凄凉和哀伤。可知,感情是惆怅。

【答案】分别前:畅快。分别后:惆怅。

【方法突破】

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常常点明了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透露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2.抓住关键词。作者有时会在诗歌中用-两个词语点明情感.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3.抓住诗歌类别。诗歌按照内容.题材可划分为多个类别,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闺怨诗、怀古诗、物诗等。同类诗歌的情感基调大体相同。

4.抓住景物及形象的特点。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探析情感。写人咏物诗要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点。

5.抓住作者的身世背景。注释中关于作者身世背景的交代对理解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三、(2024湖北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章台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时期·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

这首诗先写“夜”,后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