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担心的样子。②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①此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只孤独哀痛却不失志向的失群之鸟。

②暮色苍茫,孤鸟仍在独自翱翔,它形单影只、疑惧担心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越来越悲凉。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出它对清静高远之地的憧憬。

2.①托物言志的手法。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最终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决的归隐之志。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理解的考题,考生要留意先明确诗歌的手法,从整首诗歌来看是写“失群鸟”,所以很明显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归诗歌中情感关键词的把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最终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决的归隐之志。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1.诗中有许多语句与课文《荆轲刺秦王》内容相照应,如“雄发指危冠”照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登车何时顾”照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一句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白诗人的目的地。

4.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终两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