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商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这是明代诗美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对“古诗”美
学特点的概括。最初的“意象”是在“立象以尽意”中产生的。它既不同于自然物理
的“物象”概念,也不同于文学理论的“形象”概念,而是一个审美概念。意象作为
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因子,来自《易》。“易”学作为中国文化学之一,被不断地张扬
和传播着,“易”学已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杂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因子,因其内核
和推演方式,使得它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周延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胡适《先秦名学史》说:“‘意象’是古代圣人设想并且试图用各种活动、器物和
制度来表现的理想形式。”“象”的个体能够代表、规范、表征群体或无数的类似个体,
于是“象”具备了“象征”性特征,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学象征,而不限于一般的技
巧象征手段,以某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普遍物相,应该视作后来文学美学“以小见大”
说的文化张本及南朝梁代刘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论的审美渊源。刘勰也是把文
化意义上的“意象”导入审美学的第一人。
“意”“象”是一种联结体,合成为“意象”这一文化学范畴。“象”是物象模拟
体,“取象”不是终极,其功能是以“象”而尽“意”。所谓“意”是对于事相及其关
系的体认。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对“象”的功能作出了说明。“象”为
了尽“意”,把握了“象”就能把握到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魏晋玄学的开创者
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样,
“意”“象”之间就构成了关系,即体认和对象的统一体。中国文化学的“意象”论,
便在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结合、统一,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解的概念。何景明《与李空
同论诗书》说:“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它是相应相合,而不是互悖互离。意
象既有象的具体性,又有意的观念性。它是比物象更高了一个层次或者说是更推进了
一步的范畴。
“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个“演”字颇引人注目。演即运演、推绎。“象”经
过推演以后,它几乎囊括了宇宙间的所有现象。所谓推演,即意象的建构。
“意象”是一个文化范畴,它何以会被“引渡”到文学美学领域,成为文学美学
的重要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产生胡应麟所作出的“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评价呢?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不了解中国文化学就不能或无法了解中国文学美学。中国的文体在最初,是作为
文化范畴存在的。诗歌一开始的功能是认知功能,约束在兴、观、群、怨范围内,是
文化智慧甚或知识来源之一。其审美功能是在后来被确定,这种确定包含着对原初的
文化意义的摆脱。作为诗美学的一个细胞的“意象”建构,也在这样的总趋向中被裹
挟而下作同一个走向。文学美学的意象建构和文化学的意象在建构方式上也就不可
避免地留下了后者的胎记。
(摘编自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
材料二:
在很长时间里,象可以说是弥补语言局限性的一个替代方式。所谓言不尽意,故
立象以尽意。《系辞》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有一个
逻辑环节,就是“立象以尽意”,是因为言不尽意所造成的缺陷难以克服,故采用此
道。那么象就是超越语言的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形式,或者说象是为了超越语言而存在
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
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在王弼的意、象、言结构中,意是表达的对象,意自身无法显现,须借象来表达;而
象又是需要语言的帮助作用得以显现的。言是象的媒介,象是意的媒介。这里存在着
两层超越,一是由象对言的超越,一是由意对象的超越,即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言和象都是捕鱼之筌,都是需要抛弃的媒介。
要表意,为何不直接以言去表达,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象的层次?虽然它是就
特殊的对象——意象而言的,但在中国哲学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象的特殊媒介地位因
此被突出了出来。和语言相比,语言是界定的,但象却可以象征,具有很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 江西省赣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含答案.pdf
- 江西省赣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含答案.pdf
- 江西省赣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pdf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日语含答案.pdf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pdf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pdf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