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2024)教案
21.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与蕴含的哲理。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人借景抒怀、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独白: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本诗课题:21古代诗歌五首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课本知识文体知识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朝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来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
(2)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陈子昂”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在诗歌上,他推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他的作品《感遇》等指斥时弊,书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有《陈伯玉集》。
(3)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预设: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
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九州之一,即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登临幽州台时所作。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一下课文部分内容吧。
师生疏通: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什么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
预设:【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一下课文部分内容吧。
师生疏通: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什么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
预设:【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五、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教师:同学们,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学生默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教师追问:同学们,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情感:怀才不遇的悲叹和孤单苦闷的心绪。
教师:同学们,《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
(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古今,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8.井岗翠竹》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9.紫藤萝瀑布》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9.紫藤萝瀑布》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0.外国诗二首》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0.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1.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3.docx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4.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