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开元盛世
第一部分
盛世局面的出现
唐玄宗在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盛世局面的实现?
盛世局面的出现
宋璟
官不滥升,才不虚授
——《唐会要卷八十
大革其滥,十去其九
——《通典。卷十九》
用人上:
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政治上: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雨泽之后,种获忙日,州县常务,一切停减”,以使“丁壮就田”、“人
《旧唐书一零五》
无遗力”。
——
用人上:
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政治上: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
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整顿漕运,
改革税制
文化上:
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点期量到工不活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高祖
开国奠基
肆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路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启示: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
要重视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制度创新。
共同点
社会前提: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政治上:改革内政、重用人才;
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完善科举制度等。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
启示?
第二部分
经济的繁荣
0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0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推广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03茶叶种植发展快,饮茶之风盛行。
唐政府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如贞观年间,在莆田(福建莆田)筑诸泉
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日
一、农业
相关史事
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曲辕犁
材料研读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节省人力,昼夜不停
筒车(模型)筒车(唐代)翻车(汉代)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邢白越青和唐三彩
越窑青瓷(浙江余姚)邢窑白瓷(河北邢台)
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
二、手工业
纺织业:蜀锦
唐画中身着丝绸服装的妇女形象
陶瓷器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秘色越器》
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
经济繁荣
商业繁荣
(2)都城长安:
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
市(商业区)坊(居住区)严格区分。
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三、商业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规模宏伟,严整对称,坊市分区。
大慈恩寺
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
唐都长安示意图
商业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芳林门玄武门西内苑
宫城
通化门
春明门
延兴门
开远门
金光门
延平门
皇城
禾雀
朱
□大明言
名含元殿
丹风门
兴庆宫
东市
西市
街量
雀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
市:
商业区
兴庆宫
开金延口
芳林门
光化门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启夏门
城
城
]*□
[
宫皇
大明宫
口需油
口明求
玄武门
延兴门
坊:居民区
“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
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之内。”
——《旧唐书·儒学传序》
“始回纥至中国,常参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师,至千人,居货殖产甚厚。”
《新唐书·张广晟传》
随堂训练
1.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在(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随堂训练
2.“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古人的这段话是对下面哪一种生产工具的描述
)
B.翻车C.楼车D.风力水车
95
随堂训练
3.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
名的产地各是(A)
A.越窑、邢窑
B.越窑、定窑
C.汝窑、邢窑
D.汝窑、定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