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西桂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广西桂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春季高三开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散文被称作“美文”,这种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只有优美的语言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才能传达出美好的思想。语言是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标志。

古代文人特别重视语言,古典诗词也好,骈文韵文散文也罢,都有炼字炼句的传统,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人反对雕琢文字,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过度的雕章琢句甚至以词害意、雕琢伤气,那当然是要反对的。但是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创作必须重视语言。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又说:“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这话一语中的。你不写好语言,哪来好的小说、好的诗歌、好的散文?思想又何处安放?散文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这种美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语言的有效运用营造出美的意境。通过文辞的准确、考究与机巧,字词的节奏,音韵的高低错落,长短句式的搭配来营造出语言的古典美。同时散文的语言又要明白晓畅。韩愈说过:“文从字顺各识职。”文章要表达清楚,行文要自然妥帖,不矫揉造作。散文的语言,既要典雅精致,又要明白晓畅,这是一种好的文风,是对祖国语言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我们提倡有难度的散文写作,这种“难度”体现为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但绝不要制造“阅读的难度”。能把文章写得让人看得懂而又喜欢看,这是本事;把文章写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那叫无能。

散文要具有张力。散文要想立得起来,就要有张力。具体而言,就表现为表象“言”与它的实质“物”之间距离的大小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好的散文在于它的“言”与“物”不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层面上,“物”是隐藏在“言”的后面的,不是停留在“言”的表面的,是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和发现的。语言要做到表象和实质有距离,但又可以顺利地由此及彼。要让文本成为一条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在却波涛汹涌的大河。字面上读来冲淡平和,然而不知不觉之间,阅读者却已被引领到另外一种情绪之中,让阅读者进入到一个广阔深邃的情感空间。也就是说,好的语言,不仅在于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更在于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少信息。就是要“言外有意”“弦外有音”,看似平常的文字,却隐匿着深邃的精神秘密和思想火花。纵深与宏阔,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文本才有魅力。

散文要善于讲故事。中国散文的起源是从记事甲骨卜辞开始的,叙事性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重要传统,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叙事艺术。《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国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全文仅七百余字,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首尾完整,结构严密。用这样少的笔墨,写出如此纷繁的事件、如此多样的人物,层次又如此分明,语言如此凝练,堪称中国传统叙事散文的经典之作。

如果可能,散文最好有趣。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也应该多样。散文应该有点趣味,即便是重大、严肃的主题,笔调也不妨轻松、幽默一点。我们与人相交,最怕的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与文章相交,也是如此。

(摘编自徐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散文创作之我见》)

材料二:

文学理论中“张力”概念首见于英美新批评主将之一——艾伦·退特的《论诗的张力》(1937年),虽然“张力”是新批评针对整部文学作品而言的,但欲使文学具有审美的张力,毫无疑问取决于文学语言。换言之,文学语言不仅承担着制造文学张力的任务,其本身也应是这种张力的实现。

首先,我们常见的一些修辞,就能很好地制造文学语言的张力。例如比拟,曹植的《七步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诗中,燃烧着的豆萁在煮豆子,豆子却在哭泣,为什么呢?因为本是同根生的亲人在自相残杀(偏指豆萁伤害豆子)。用物代替人来表达感情,本来就是一种语言意义的转移和跨越,也就是说诗歌在传达事物(豆与豆萁)的字面意义时,其暗示意义——兄弟之间的迫害和对这种不公的慨叹与劝勉,也同时在诗中流露。同一首诗在同一时间分别向外、向内传达了两种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在扩大与彰显张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如夸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之中可见庐山瀑布壮观之象,也能放大性地暗示出诗人望见庐山瀑布的那种惊喜与心中涌动的思潮。

其次,一些结构、手法与模式等文学元素的营建,也能起到使文学语言富含张力的效果。典型的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先是白描了一系列的物象,在展现了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