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西省太原市常青藤中学校、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太原市常青藤中学校、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西省太原市常青藤中学校、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卷面分数: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总48分)

1.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这里发掘出房址17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精制石器、陶器、玉器、蚌器等,还有大量的猪、鹿等动物骨骼。由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以渔猎生活为主

C.具备国家形态 D.处于旧石器时代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出土了大量的精制石器、陶器、玉器、蚌器等,还有大量的猪、鹿等动物骨骼”可知该遗址中出现了手工业制造,同时还保留了传统的渔猎活动,说明当时这一地区应该出现了社会分工,A项正确;这一地区出现了手工业制造,因此不能说明这一地区以渔猎生活为主,排除B项;仅根据手工业制造和渔猎情况不能说明具备国家形态,排除C项;根据时间推断和手工业制造情况可以说明这一地区应该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2.在教育问题上,孟子重“性情”,故“求放心”,养“浩然之气”,致力于德性外化,而荀子重“化性起伪”,所以重礼乐政刑,强调明礼义以化之。造成两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孟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两人对人性的看法不同

C.两人所身处的时代不同 D.荀子更受法家思想影响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是:孟子重“性情”,故“求放心”,养“浩然之气”,致力于德性外化,主要原因是孟子主张人性善,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这些善端,主张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重“化性起伪”,所以重礼乐政刑,强调明礼义以化之,主要原因是荀子主张人性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来约束和引导,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B项正确;孟子与荀子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A项;两人都处于战国时代,排除C项;荀子重礼乐政刑,强调明礼义以化之,孟子致力于德性外化,两者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方式上有所不同,不能体现荀子更受法家思想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以熟悉和遵守儒家经典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由于经济和教育资源不均衡,客观上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B项正确;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察举制使得选官范围相对封闭,不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排除C项;察举制以熟悉儒家经典作为主要的选官标准,维护而非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太宗也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上述材料体现的唐朝民族政策是()

A.“以德服人,开明宽柔” B.“恩威并施,羁縻治之”

C.“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与“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靖认为,人无番汉之别,通过恩信和衣食来安抚,可以使他们成为汉人,唐太宗认为,夷狄也是人,只要德泽普及,就可以使四夷如一家。这些言论体现了唐朝民族政策的“以德服人,开明宽柔”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唐朝开明宽柔的政策,没有体现唐朝在边疆地区的羁縻管理政策,排除B项;“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强调了中原的安定能自然吸引四夷归服,而材料更多地阐述了主动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来达到这一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强调保留边疆民族的部落结构和风俗习惯,材料虽有“衣食周之”体现了一定的尊重和融合,但未直接提及保留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