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B0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2017-04-24发布2017-07-24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379—2017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为钢、方宇辉、齐学礼、王会伟、李艳、李春鑫、董海滨。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煜、张文超、赵明忠、李正玲、郭瑞。
DB41/T1379—2017
1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2012有机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季冻害
小麦在越冬期经历0℃以下连续低温或剧烈降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停滞、叶片枯死或死苗的
现象。3.2
春季寒害
又称倒春寒,春季气温回暖后温度骤降到0℃(冰点温度)以上低温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3.3
隶属函数
若对论域(研究的范围)U中的任一元素x,都有一个数A(x)∈[0,1]与之对应,则称A为U上的模糊集,A(x)称为x对A的隶属度。当x在U中变动时,A(x)就是一个函数,称为A的隶属函数。
4抗寒性鉴定
4.1鉴定前准备
4.1.1种子选择
待测试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的规定。
4.1.2播种
4.1.2.1大田
DB41/T1379—2017
2
播期为当地小麦适播期。田间种植方法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约13.33m2,6行区,行距20cm左右,播量确保基本苗每667m2为12~14万。施肥按大田常规管理,有机肥应符合NY525-2012的规定,化肥应符合NY/T496-2010的规定。
4.1.2.2盆栽
选择直径30cm,高35cm的圆柱形盆,装肥沃表土并施足基肥,埋于试验田中,盆内土壤与盆外大田齐平。每个参试材料种植4盆,每盆点播20穴,每穴1粒,定苗10株,施肥管理参见4.1.2.1。
4.1.3人工气候室设置
温度变幅为±0.5℃,白天(8:00~20:00)采用人工光源补光,光照强度为600μmol.m-2.s-1。冬季冻害鉴定,温度为白天-10℃,夜间-13℃。春季寒害鉴定,温度为白天0℃,夜间-3℃。
4.1.4取样
4.1.4.1基本要求
当气温达到鉴定要求时,取小麦上部3片新鲜展开叶片。
4.1.4.2冬季冻害
自然条件下,当气温降至最低温度(低于-10℃)后,4h~8h内取样。
盆栽条件下,小麦进入六叶一心时,将其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以不进行低温处理的材料作为对照。植株经低温处理12h后进行取样。
4.1.4.3春季寒害
自然条件下,气温发生比正常温度陡降8℃以上,4h~8h内取样。
盆栽条件下,进入拔节期后对小麦进行穗分化观察,发育至药隔期将其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对照设置和取样方法参见4.1.4.2。
4.1.5仪器与试剂
测定指标所需仪器和试剂见附录A中A.1.2和A.1.3、附录B中B.1.2和B.1.3及附录C中C.1.2和C.1.3。
4.2鉴定方法
4.2.1抗寒性指标测定
4.2.1.1可溶性糖含量
采用蒽酮比色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见附录A中A.2和A.3。
4.2.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见附录B中B.2和B.3。
4.2.1.3丙二醛(MDA)含量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见附录C中C.2和B.3。
5抗寒性评价
DB41/T1379—2017
3
5.1性状相对值计算
性状相对值计算见公式(1)。
Xj=(xj/CKj)×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JF(皖) 228-2025 导体伸长率试验仪校准规范.docx
- JJF(皖) 227-2025 发动机冷却液冰点测定仪校准规范.docx
- JJF(皖) 226-2025 无线传输式电子吊秤校准规范.docx
- JJF(皖) 223-2025 测量用电力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技术规范.docx
- JJF(皖) 222-2025 凹槽千分尺校准规范.docx
- JJF(皖) 220-2025 土工布CBR试验仪校准规范.docx
- JJF(赣) 043-2024 稀土永磁电阻率参考样品校准规范.docx
- JJF(赣) 042-2024 稀土永磁磁偶极矩参考样品校准规范.docx
- JJF(赣) 041-2024 稀土永磁测量线圈校准规范.docx
- JJF(赣) 040-2024 软化击穿试验仪校准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