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异常体温评估与护理
巨
目录
·异常体温概述
·异常体温评估方法
·低温状态护理策略
·高温状态护理策略
·特殊人群异常体温护理要点·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巨
定义
异常体温是指人体温度偏离正常范围,包括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等不同类型。
分类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异常体温可分为不同类型,如低热(体温略高于正常)、中等热(体温明显升高)、高热(体温显著升高)和超高热(体温极高,危及生命)。
定义与分类
60
真
通
窄
东
即女/分
上压m
大
入al
上第l
Pn收国
二
340
120
00
生
38
37
36
a
A越州
搭
重
380
35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异常体温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
感染、炎症、肿瘤、药物反应、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年龄、性别、环境因素、基础疾
病、免疫状态等均可成为异常体温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异常体温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畏寒、寒zhan、
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高热患者还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
诊断依据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诊断异常体温。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等。此外,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也有助于确定病因和诊断。
wW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让患者夹紧上臂,测量10分钟左右取出读数。
让患者侧卧或俯卧,将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内约3-4厘米,测量3分钟左右取出读数。
体温测量方法
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测量5分钟左右取出读数。
口腔测量
直肠测量
腋下测量
PREVENTIONMEASURES
YOURHANOS
RECTLY
04
体温异常判断标准
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
体温在38.1℃-39℃之间。体温在39.1℃-41℃之间。体温高于41℃。
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但低于
38℃。
评估流程
询问病史、测量体温、观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注意事项
在测量体温前应避免喝热饮、剧烈运动等影响体温的因素;在测量体温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体温计;对于有精神异常或昏迷的患者,应采用直肠测量法。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评估流程及注意事项
保暖措施
提供足够的保暖设备,如电热毯、暖水袋等,并确保安全使用。同时,给患者加盖被子、毛毯等保暖物品,以减少热量散失。
环境调整
将患者置于温暖、干燥的环境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保暖措施与环境调整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ju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保暖措施、病情观察结果等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病情观察与记录要求
并发症预防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处理建议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如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药物降温
根据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间隔。
物理降温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减少衣物
以利于散热。
使用冰袋、冰帽、冰毯等进行ju部或
全身降温,注意避免冻伤;酒精擦浴
降温方法选择与实施要点
、温水擦浴等也是有效的降温方法。
or-r0
opr-T来DrN
电解质平衡
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钠、钾等电解质,维持电解质平衡。
饮食调整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液体补充
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
液体补充与电解质平衡维护
并发症预警
警惕高热惊厥、脑水肿、心力衰竭
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
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及效果,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皮
肤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