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docx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

脉搏携带着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我国的中医理论就包括“望闻问切”,其中“切”就是指摸脉象,可知脉搏携带着丰富的人类健康信息,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由于中医是依靠手指的触觉来获取脉搏信息,所以难免会受到触觉和经验的干扰,导致出现主观臆断,产生误判,这时就需要一个能精确检测脉搏的仪器来辅助判断病人的身体情况。

本次设计的脉搏采集器就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该采集器通过光电传感器ST188采集脉搏信号,经调理电路的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处理,客观的得到脉搏的主要信息并显示在LCD显示屏上。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仪可以实现检测脉搏数目的功能,而且简单快捷、易于操作。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脉搏检测光电传感器

目录

TOC\o1-3\h\u14703第一章绪论 1

18433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32030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29131.3本文的主要内容 2

13975第二章脉搏信号相关知识 3

225962.1脉搏的形成 3

228782.2脉搏信号的特点 3

125072.3脉搏信号反映的信息 3

12914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5

31233.1硬件整体方案 5

162063.2STC89C52单片机 5

43753.3脉搏传感器选型 6

56033.3.1ST188光电传感器 7

99123.4单片机最小系统 9

116473.5信号采集电路 10

267623.6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11

60703.6.1信号滤波电路 12

158653.6.2信号放大及A/D转换电路 12

291303.7LCD1602显示电路 14

23739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7

230814.1整体软件方案 17

293934.2中断程序 18

212344.2.1定时器T0中断服务程序 18

239244.2.2定时器T1中断服务程序 19

427第五章系统仿真 21

154885.1仿真 21

321335.2元件清单 21

281855.3焊接 22

104675.4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 23

73295.4.1测试数据 23

143395.4.2误差分析 23

6457第六章结论 25

22004参考文献 29

第一章绪论

PAGE

PAGE11

基于单片机的脉搏信号采集器设计

PAGE

PAGE12

绪论

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脉搏携带着丰富的人类健康信息。三世纪问世的《脉经》,就介绍了古人发现和研究出的关于脉象的知识。此后,脉象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众所周知,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是指通过脉象感受脉象,了解身体状况。脉诊博大高深,知识丰富,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医学财富。脉诊作为一种我国传统诊断方法,也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的关注。但是在历史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了脉诊的许多缺点。首先,号脉是通过医生手指的触摸来识别和分析脉搏信号,很容易受医生的经验、医生当时的手感、病人的情绪影响,导致主观臆断,使医生对病人脉搏规律不清楚。其次,诊脉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做不到;而且,医生感知到的脉象不能被记录和存储,影响了脉象机制的研究。由于脉诊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极大地影响了脉诊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所以现在已成为脉诊在中医中的应用、发展和传播的制约因素。利用先进的诊断设备诊断也有利于发展中医文化,弘扬传统中医学,推动脉诊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人们对身体的健康有越来越高的追求,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发人员一直在致力于人体检测设备的研发,在无创检测上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和发明。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论文中,都有对脉搏测量装置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许多的公司不断研发创新,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大众可以负担得起的各种测量仪器。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Vero生产了第一台心率监测器[1]。五十年代初,朱彦开始用脉象仪研究中医[2]。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国内外中药心率监测仪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1970年代中期[3],江西等地建立了脉象协作组和跨国合作,促进了中医药脉象研究的发展。中医脉象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北京、上海、天津、江西有?r?a?tp-cbs分析仪、ZM-1脉搏仪、ZM-1脉搏仪、mty-2脉搏仪和mx-811脉搏仪[4]。在国外,如法国开发制造的竞品装置和日本Colin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mibt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成人学历教育服务10余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