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3_T 2298-2020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ocx

DB33_T 2298-2020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20CCS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298—2020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imitatingwildcultivationofDictyophora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298—2020

I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农村局、福建省永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安吉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诸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锦忠、张玮、陈胜、陆志敏、楼君、吴继林、张健、丁中文、张宏亮、陆人方、卢鹏、孟鸿飞、蔡晓郡、杜澜、夏捷、陈亮。

DB33/T2298—2020

1

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荪(棘托竹荪)仿野生栽培的术语与定义、菌种、竹林地选择、仿野生栽培、采收与烘干、病虫害防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棘托竹荪仿野生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3/T2073竹荪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和DB33/T20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竹荪仿野生栽培imitatingwildcultivationofDictyophora

在接近棘托竹荪野生生态环境、遵循棘托竹荪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在竹林下栽培的模式。

4菌种

选用种源明确、种性稳定,并经两年以上生产试验,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菌株),如D89、D1等菌株。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和DB33/T2073的规定。栽培种应符合DB33/T2073的规定。

5竹林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方便、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坡度小于25°,林分郁闭度0.6~0.7,具有种植空间且近3年内未栽培竹荪的可经营的竹林地。毛竹林立竹密度宜为每亩(每亩为667m2,下同)120株~170株;雷竹林立竹密度宜为每亩900株~1200株;麻竹、绿竹等丛生竹林密度宜为每亩38丛~50丛。竹林杂草采用人工劈抚,不得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农药。

6仿野生栽培

DB33/T2298—2020

2

6.1栽培基质与配方

6.1.1竹屑制备

选用原竹加工下脚料,以及毛竹、雷竹、麻竹、绿竹等的秆枝,用机械加工成的竹屑,颗粒粗度宜小于5cm,要求新鲜、无霉变,宜于当年1月上、中旬前制备。

6.1.2基质配方

推荐配方:风干竹屑100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轻质碳酸钙10kg,石膏粉5kg。6.2栽培季节

播种时间以3月初至4月下旬为宜。出菇采收期为6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

6.3培养料发酵制备

6.3.1原料用量

每亩竹林地竹屑用量2250kg~3000kg。

6.3.2建堆发酵

在播种前45天~60天建堆。竹屑于堆制前1天~2天充分预湿。将尿素、过磷酸钙等辅料撒于料堆表面,用铲车等设备将竹屑与辅料混合均匀,并补足水分使基质含水量达到55%~65%(手握紧略有水渗出),堆料高度1.5m~2.0m,宽度2.0m~3.0m,料堆宜覆盖黑色薄膜增温保湿。建堆15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10天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应做到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并补足水分至55%~65%,使料堆上下、内外的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使用前3天~5天,揭开黑塑料薄膜,散堆补水,释放废气。要求发酵后的培养料松软、变褐、无明显氨味。

6.4挖种植沟

根据竹林地立地条件,沿等高线挖种植沟,宽30cm~40cm,深10cm~15cm,间距宜为50cm~

70cm。一般每亩竹林竹荪播种面积为150m2~200m2。

6.5铺料播种

培养料分两层铺放,先铺放一层18cm厚的培养料,把菌种掰成块状(30g)按梅花状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