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导学案

【学习建议】

学习任务一:背景知识与科学语境

1.了解疟疾与青蒿素的科学价值

(1)查阅资料:疟疾的传播途径、历史危害(如战争中的“隐形杀手”)及传统治疗药物的局限性。

(2)结合地理/生物知识:理解疟原虫的生命周期与青蒿素的作用机制(例如“快速杀灭疟原虫”的关键突破)。

思考:为什么青蒿素的发现被称为“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2.人物与时代背景

(1)梳理屠呦呦团队的研究背景:20世纪60年代“523项目”的紧迫性(越南战争需求、国际科研竞争)。

(2)观看纪录片片段(如《国家记忆》相关集),感受科研条件的艰苦与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学习任务二:文本精读:科学叙事与逻辑结构

1.梳理科学探索的流程

(1)绘制“青蒿素发现过程”思维导图,标注关键节点(如古籍启发→提取方法改进→动物实验→临床验证)。

(2)分析文本如何体现科学研究的特点:反复试错、团队协作、跨学科借鉴(中医药与现代化学结合)。

3.语言特点分析

科学语言的严谨性:关注文中数据(如“190次失败”)、引用文献(《肘后备急方》)的作用。

人文情怀的表达:摘录屠呦呦对团队、传统医学的致敬语句,体会科学家的谦逊与使命感。

学习任务三:主题深化:科学精神与人文思考

1.探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小组辩论:中医药典籍是“过时的经验”还是“创新的源泉”?结合文中案例(青蒿加热提取的误区与低温萃取的成功)。

拓展讨论:如何理解屠呦呦所说“中医药是伟大宝库,需努力发掘”?

4.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

假设情境:如果青蒿素专利归属于个人,会对全球疟疾防控产生什么影响?结合屠呦呦团队放弃专利的选择,思考科学成果的“普惠性”。

学习任务四:跨学科联动与创新实践

1.模拟科研报告:以“如何验证青蒿素有效性”为题,设计实验方案(需包含对照组、变量控制等科学方法),体会实证精神。

2.结合化学知识:用简易图表说明“乙醚低温萃取法”的原理。

3.创意表达任务

撰写“科学微故事”:以青蒿素研究中的某个瞬间(如古籍灵感闪现、临床成功时刻)为切入点,用文学语言还原科学家的心境。

4.设计科普海报:面向中学生解释青蒿素的重要性,要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学习任务五:延伸学习

阅读《自然》杂志对屠呦呦的报道,比较中外媒体叙事角度的异同(如个人英雄主义vs集体协作)。

推荐书目:《大流感》《上帝的手术刀》,理解科学探索的共性规律。

【同步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流行,中医药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理论、技术体系和经典方药。

而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在不断丰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语文新课堂名师团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高中语文教学辅导,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试卷命制等业务,团队专注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分析,我们的目标是“成就梦想,博闻实现”,团队名师竭诚为您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