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五种途径
摘要:创新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并通过巧妙创设情境、深入品味文字、大胆开展想象、鼓励质疑问难、大胆开展想象、培养求异思维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质疑问难
创新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很难跻身全球发达国家之列。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师通常只会传授知识,认为学生如同木偶一样,被拉一下才会有所动作,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抛出各种“猜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式,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且创建一个宽松、充满活力、利于创新的多元化情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更多的对话与互动机会,实施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自主、自发地去探索知识,享受求知的过程,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一、运用言语描述,巧妙创设情境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的价值在于发现新的见解,写作的关键在于创造新鲜感,最重要的则是激发思考的过程”,强调“创建场景对于激发出创意思维至关重要”。[1]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联系生活、实体示范、角色体验、音效增强和情景复现等方式都是很好的方法,其中常用、好用、广泛应用于课堂的方式,是教师运用言语描述生活情境。
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时,笔者利用角色的转变构建情境,让老师变成太阳,学生则想象自己成为他们喜欢的一种事物。教师这样用言语描述生活场景:太阳出来了,谁最需要我?学生围绕“我是什么,我需要太阳做什么?”自由发言。有的说:我是一朵小花,我需要太阳的光合作用,让我开的更灿烂;有的说:我是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我需要太阳,把我的毛晒干;有的说:我是一只受冻的小鸟,我需要太阳带来的温暖。
又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中“洪水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咆哮着……”这一部分时,笔者播放相关视频并用言语描述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谈感受。大多数学生都说体会到洪水的凶猛,甚至感到害怕。笔者顺势引导:除了体会到洪水的凶猛,感到害怕,你就没有想到别的什么吗?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让我想到了许许多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抗洪英雄。”另一位学生说:“透过洪水,我体会到了它的无情。”这时,我捕捉到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带领全班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个通过对话描述的场景,其中蕴含了很多创造性的元素,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考灵敏度,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实现内容的新颖表达。
此外,通过使用视觉和音频媒体构建情境,对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教师可在视频重要部分作停顿处理,使学生阅读、补充信息,这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迸发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构建出各种新奇独特的创新情境。
二、深入品味文字,发展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字词的主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它可以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同时也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在笔者看来,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而且要在引导方面下功夫,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根据课堂情况及时点拨、提问,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品味文字,从而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并在吸收作者的思想、智慧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笔者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锤炼词语的特色,当分析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时,笔者提问:“冒”字可换成什么字?学生们脑洞大开,纷纷说出可换成“长”“钻”“伸”“探”“开”等,使得整个教室瞬间充满了活力。接着笔者又追问:用哪个字比较好?为什么?并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后再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无拘束地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从而点燃他们的好奇心,迸发创造之光。
除了品味字词,还要品味课文的句子,或赏析修辞手法运用。例如,“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海,夜静如一堵紧固的墙。”作者以“海”“墙”作比喻,写出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可见作者对森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