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四、归经1、含义归有归属的意思;经是人体脏腑经络及所属部位的概称。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也就是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所谓某药归某经或某几经,则表明该药的有关功效对这一(或这些)脏腑或经络具有明显作用,而对其余部位的作用则不明显,或者没有作用。
*2、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清代沈金鳌《要药分剂》将其统一称为“归经”,得到医药界的认同,至今沿用。
*3、确定依据(1)药物特性:具有片面性,不太准确。(2)药物疗效:根据药物所治病症确定,十分准确。*4、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1)对于性味功效相同,而主治不尽一致的药物,可以增强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如同为甘寒的补阴药,沙参归肺胃经,百合归肺心经,龟甲归肝肾经,必须准确选用。再如同为发散风寒而止痛的药物,因头痛部位不同,其使用亦有考究。太阳经头痛宜用羌活、藁本,阳明经头痛宜用白芷,少阴经头痛宜用细辛、独活,厥阴经头痛宜用川芎。徐灵胎所说:“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就是这个意思。
*引经与药引
???根据归经理论,前人认为一些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具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特别强,并且可以引导与之同用的其他药物达于病所,而提高临床疗效,因而将此称为引经(或称引经报使、主治引使、响导、各归引用等),又将这类药物称为引经药。
*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羌活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足厥阴肝经: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六、毒性l、含义毒性是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性能。对毒性的认识,历来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药物的毒性即是药物偏性,凡药皆有偏性,因此毒性具有普遍性。一种观点认为,毒性只是有毒之药对人体的伤害性,而绝大多数药物是无毒的,因此毒性具有特殊性,是少数毒药特有的性能。*从古到今,持这种观点者为数最众。如《神农本草经》以来的诸书将药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类,1988年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亦称“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物。”
*习惯上将前一观点所言毒性称为广义的毒性,后者为狭义的毒性。在中药学中强调狭义的毒性,标明少数药物为有毒之品,这对确保用药安全,极为重要。但作为中药的一种性能,则毒性应该是普遍的。药物的任何作用,对于正常人体和非适应证的人,都具有损害性,绝对无毒的药物是不存在的。*2、确定依据①含不含有毒成分;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3、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药物的有毒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药物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是否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国务院令中确定的毒性中药有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等28种。对于这些毒药,哪怕是毒性最大的砒霜,只要在安全有效的剂量内合理使用,是不会引起中毒的。而历代指为无毒的人参、五加皮、火麻仁等,因服用过量,亦有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
*4、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①品种混乱,②误服毒药,③用量过大,④炮制失度,⑤剂型失宜,⑥管理不善,⑦疗程过长;⑧配伍不当,⑨辫证不准,⑩个体差异。5、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滥投,孕妇、老幼及体虚者忌用或慎用毒劣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6、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正确总体评价毒性(2)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3)重视现代临床中药中毒报道(4)加强对有毒药物的使用管理*感谢观看!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健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