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闻专题采编规范与技巧
摘要新闻所标榜的客观与真实是新闻业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共识,目的在
于减少记者主观感情色彩的表达和意见的传递,尽可能的做到呈现原始事实,能
够让读者达到身临其境自我感受,自我做出判断和准确的认知。因此,新闻专题
采编规范是很重要的,那么新闻编辑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闻;采编;规范;技巧
1新闻专题采编规范
1.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始终把服务大局、引领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和谐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
以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
为己任,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工作,净
化版面、声屏,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1.2新闻采编人员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正当方式进行采访
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是新闻采编人员从事采访活动的唯一合法
证件,采访时须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未获得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不得单独从
事采访工作。要尊重被采访对象,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尊重其生活习俗和民族
宗教信仰,不得强迫对方接受采访。采编涉及未成年人的负面报道,要遵守我国
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未获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
意,一般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址、肖像等能够辨别和推断其真实身份的
信息和音像资料。
1.3客观的呈现新闻事实
我们在客观呈现新闻事实的问题上,仍然摆脱不了正面宣传这一传统思维模
式的禁锢和影响。新闻观点的发布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引导,我们一直看得很重,
忽略了人民群众自我选择新闻和认知新闻的能力。事实上,只要这些信息能够呈
现出来,不是一家之言,多方言论广泛充足,那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对于一个新闻
事件的近乎完全准确的认知。我们目前对于新闻报道活动不能沦入历史上西方对
于“客观性报道“所引发的低俗、捉人眼球的效果的恐惧,远远超出了对采编活动
不准确、不规范的恐惧。
1.4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新闻社会责任的论述中,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说:“新闻记者是什么?
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守望者。”“今天你所记录的,明
天就将成为历史”。如实客观的反映新闻现实,从实践角度,小到记者的每一次
求证,每一次采访,积累资料的行动和尝试,从理论政策角度,大到一个国家传
媒业的发展外部环境,对传媒业新闻报道模式的法律规范限制以及行业的道德规
范、职业操守评判。客观如实的报道新闻事实,其行为正如同过去史实的记述,
我们没有回头重新书写历史的可能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一切尽可能抛弃个体
价值评判的如实记录,留给后人一一评判。离这个目标,我们的每一个新闻从业
者,我们的新闻业管理服务者,都有着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的巨大提升空间。
2新闻专题采编技巧
2.1注重前期策划
在独家新闻难得的今天媒体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精心策划。这里讲的所谓”
前期”其实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概念,由于新闻的不可预测性,就注定了新闻发生
后,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一个报道方案,如何与前方采访的记者联系,版面
如何安排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
江发生地震,当时网上的稿子比较多,但都很一般,我们决定要找一些比较有现
场感的稿子,于是通过我们的新闻中心,与江西的媒体取得联系,晚些时候,我
们得到了记者亲历地震发生地的稿件,见报以后,我们的稿件是独家的。其实在
时间紧的情况下用网上的稿子也可以,但第二天出来就是千人一面,媒体同质化
带来的后果就是读者只需要选择一份报纸即可。由此看来,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
分量的稿件,就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短时间内就稿件的处理作出前瞻性的判断。
2.2新闻报道的角度要“新”
角度新是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新颖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角度是否新颖甚至成
为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方式应该具有灵活性,如果总是以
一种一成不变的角度进行取材,或者在报道方式上拘泥于传统模式,就难免使受
众产生厌倦感,从而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颖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新闻标题要新颖。标题简洁而新颖的新闻报道一般会吸引受众更多的
注意力,激发和调动观众的收看积极性,相反,标题冗长而乏味的新闻报道则很
难吸引观众“眼球”。如荣获2002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类电视新闻《从后
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优秀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