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控制措施:——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aureus)第23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壤、水、蔬菜、肉、奶制品、海洋沉积物、鱼类肠道、蟹、贝类的鳃和内脏等产芽孢——强耐热性厌氧生长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第24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C仍可生长,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第25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中毒症状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第26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通常是家庭自制的罐头)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制和发酵食品)第27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控制途径: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并通过腌制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为4.6以下。常使用亚硝酸盐处理。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发生。第28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食品中需要控制的霉菌第29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概况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食品的污染以南方多雨地区为多见,目前已知的霉菌素素约有200余种,不同的霉菌其产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作用也不同,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细胞毒及性激素样作用。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等。第30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引起食品变质。食品霉菌污染程度及卫生质量评定:A.霉菌菌落总数B.霉菌菌相构成。霉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过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而且霉菌毒素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2、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卫生学意义第31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岛青霉类毒素包括:黄天精、环氯素、岛青霉毒素、红天精等。镰刀菌毒素包括: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酯等。黄曲霉毒素已分离鉴定出20余种异构体,其中最常见的包括B1、B2、G1、G2、M1、M2。第32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的性质AFT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余种异构体,其中最常见的包括B1、B2、G1、G2、M1、M2。特性:⑴紫外线下发不同颜色的荧光,蓝色荧光(Bluefluorescence)为B族,黄绿色荧光(yellow-Greenfluorescence)为G族;M1和M2为B1、B2的羟化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奶(milk)及奶制品、肉类(meat)中,故名M族。⑵呋喃环有双键者毒性强,具有致癌性;⑶溶于油、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⑷耐热,加热到280℃才裂解破坏;⑸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稳定,在pH值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第33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黄曲霉毒素AFT污染食品的情况黄曲霉毒素经常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大豆、稻谷、玉米、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第34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霉菌控制措施⑴降低温度;⑵降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