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管子治国》《商君书——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管子治国》《商君书——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管子治国》《商君书——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末作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

材料二: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节选自《商君书》,有删改)

2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为末A作B奇巧者C一日作D而五日食E农夫终岁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指治理,与《屈原列传》“治乱之条贯”中“治”词义相同。

B.末作,古代常指工商业,与下文中的“本事”所指的行业不一样。

C.宿,指隔夜的,与词语“深仇宿怨”“宿志”中“宿”词义不同。

D.贵,指看重,与《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贵”词义不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治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继而通过剖析国民富裕与贫困对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B.管仲通过对先王重视农业发展,而当时社会却追逐商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忽视粮食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C.商鞅认为,如果官员治政勤勉,就没有时间到百姓那里谋取私利,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这将有利于荒地开垦。

D.如果朝廷有信誉,官员不肆意妄为,农民认真从事农业,不轻易转行,百姓就不会非议君主,官员也就不辛苦了。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2)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25.材料一中倡导通过“禁末作”来“利农事”。请概括这一观点在材料二的具体体现。

【答案】21.CEG22.A23.D

24.(1)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是治国的道路。

(2)国家的安全没有危险,农民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偷懒,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25.①不准商人卖粮谋利;②抬高奢侈品的价钱,加重其赋税;③加重关口、集市上商品的税收,使商人怀疑从商,使农民讨厌从商。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今从事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制作的人们,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农民终年劳动,却不能维持自家生活。“者”,代词,……的人,在“今为末作奇巧者”是主语,较长,在其后C处断开;“而”连接“一日作”和“五日食”,意思完整,不可在中间断开,在E处断开;“农夫终岁之作”,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

2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词义不同。“治乱之条贯”中“治”词义是“治理得好”。句意: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国家治乱兴亡的条例。B.正确。“本事”指根本大事,可代指农业。句意: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C.正确。“深仇宿怨”“宿志”中“宿”意思是“旧有的、素有的”。句意:不允许官吏留下当日的政务不办。/深而大的仇恨;一向怀有的志愿或素有的、向来的志愿。D.正确。“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贵”词义是“地位高”。句意:那样百姓就不会看重学问。/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