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资笔试-急救班
法律法规+阅读理解
32.材料:(中学)
清末民初,文言文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民众深感晦涩难懂。以黄遵宪、梁启超等为代表的
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崇白话废文言”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报刊由
初期的几十种突增至370余种。这些白话报刊不仅谈论救亡图存、变法革新,同时也在语言使用
中推广白话文、倡导语言变革。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在成语使用上不断“破旧立新”,产生了
大量异体成语。
笔者对清末民初近50种白话报刊进行统计发现,其使用的成语中有1200多个具有一个或多个
异体形式。这些异体成语改换了原有成语的某些构成要素,而整体意义与用法保持不变。比如,
“童叟无欺”在当时的白话报刊中被广泛变异为“老少无欺”,“见风使舵”被变异为“见风使
船”“看风使船”“见风使帆”等。异体成语的大量涌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报人从语言运
用方面冲破旧有文言格局、建立新文法的决心和尝试。正如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所倡导的,
文学可以“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当时白话报刊的成语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中产生如此之多的异体成语,并不只是当时报人“有意为之”,汉语
的意合性为成语改换构成要素形成异体成语提供了客观基础。汉语以表意为主,不太拘泥于形式。
表现在异体成语上,则是成语的整体意义取决于各构成要素的意义组合,即便结构有所变化,或
个别语素有所变化,很多时候也不影响成语整体意义的表达。比如,“面红耳赤”中的“耳”被
替换成“眼”,形成异体“面红眼赤”,字面意义发生了改变,但并不影响其“形容因激动或羞
惭而脸色涨红的样子”的深层意义。
同时,这一时期正处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期和文言与白话的激烈碰撞期。词汇上单
音词的双音化发展迅速,成语构成语素中的单音语素受到双音化影响,极容易将此语素与其他语
素组成的双音词带到成语中来,将成语中的其他语素替代掉,形成异体成语,如“感激不尽”受
双音词“感情”的影响,产生了异体“感情不尽”。
清末民初的异体成语,虽有一些沿承了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语言材料,但是大部分异体
成语并未流传至今,而是渐渐回归到正体。
一方面,语言发展有社会性、时代性与经济性原则。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
物不断被取代,与此相应,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会产生新词,在语言表达上自然会产生更准确、
更精细的词语来描绘客观事物。比如“见风使舵/见风使船/见风使帆”,“舵”是一种控制船方
向的装置,古代社会人们熟悉“舵”这个装置的少,反而用“船、帆”更易理解,随着有舵的外
来机械船更多传入,人们对舵的熟悉程度增加,“见风使舵”的表达更有生命力。此外,语言总
是在追求更为经济的表达,因而人们在成语的正体与异体间不断抉择,逐渐淘汰了一部分异体成
语。
另一方面,成语自身有均衡性与和谐性特征,以及通俗性与典雅性的相互作用。很多成语历
经数千年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一些构成要素不对称、韵律不和谐的往往遭到淘汰。比
如“喜新厌旧”与异体“喜新厌古”,“新”与“旧”相对,工整对称,前者更容易让人接受;
再如“坐立不安/坐立不定”的前者平仄更为和谐对称。并且,成语总是在典雅性与通俗性相互碰
撞、相互制衡的条件下发展,过于通俗的成语往往会向典雅性靠拢,而过于文言典雅的成语在发
展过程中也会向通俗性靠拢。
问题:
(1)文章认为“白话文运动”中产生大量异体成语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文章主要阐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哪些语言发展的规律?请简要说明。
(10分)
(1)文章认为“白话文运动”中产生大量异体成语的原因是什么?(4分)
产生大量异体成语的原因:
①在语言使用中推广白话文、倡导语言变革。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在成语使用上
不断“破旧立新”。
②当时报人从语言运用方面冲破旧有文言格局、建立新文法的决心和尝试。
③汉语的意合性为成语改换构成要素形成异体成语提供了客观基础。
④这一时期正处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期和文言与白话的激烈碰撞期。
(2)文章主要阐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哪些语言发展的规律?请简要说明。
(10分)
大部分异体成语并未流传至今,而是渐渐回归到正体。
一方面,语言发展有社会性、时代性与经济性原则。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
不断被取代,与此相应,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会产生新词,在语言表达上自然会产生更准确、
更精细的词语来描绘客观事物。
另一方面,成语自身有均衡性与和谐性特征,以及通俗性与典雅性的相互作用。很多成语历经
数千年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一些构成要素不对称、韵律不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