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为河南双槐树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部分考古发现及解读(见下表)。这可以用来研究()

环壕通过吊桥和门道与外界相连。内壕与中壕曲度一致,具有礼制象征

“北斗九星”与彩陶星座图案体现了先民对天文知识的观察和利用

牙雕家蚕与丝绸遗物的发现,说明当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A.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B.中华早期文明的产生

C.礼乐制度的发展情况 D.传统文化包容性特征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约5000年前的人们已有了城郭、礼制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利用天文知识,当地还有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这些政治、文化、经济要素可以用来研究中华早期文明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河南地区早期文明发展状况,无法说明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礼乐制度的发展,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社会制度,由周公制定,旨在通过礼仪和音乐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排除C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指中华文化对其他地区不同文明的兼收并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非虚说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弑君三十六,而远国之不相通问者不与焉。《春秋》既成之后,以迄乎秦,弑父与君之事息矣。”这种变化说明()

A.史学的政治功能增强 B.政权更迭受到舆论左右

C.等级制度得到了强化 D.“仁政”主张影响力扩大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弑君现象相对频繁,但随着《春秋》的出现,战国时期,即使政局混乱,篡位者的行为也有所收敛,不敢轻易弑君,这体现了史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强,A项正确。政权更迭受到舆论左右说法绝对,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等级制度受到冲击,排除C项;战国时期孟子提倡“仁政”,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图是汉画像石“记里鼓车”,其多用于天子出行、军队行军与商旅营生。《晋书·舆服志》中对其这样注解:“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汉代“记里鼓车”的运用()

A.延续秦朝“车同轨”的政策

B.强化了政府的交通管理职能

C.推动大规模长途贸易的兴盛

D.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实用功能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记里鼓车”是利用了机械传动和计数的原理,通过车轮的转动带动机械装置运动的技术,这项技术实现自动计数和记录的功能,是古代车马文化与手工业技术创新的结晶,体现了古代科技的实用功能,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秦朝“车同轨”是指统一车轮轨距,与材料中的科学技术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记里鼓车”多用于天子出行、军队行军与商旅营生,因此作为计量工具无法得出强化了政府的交通管理职能,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大规模长途贸易的兴盛出现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唐律疏议》中关于“户婚”的规定:尊长既在,子孙无所自专。若卑幼不由尊长,私辄用当家财物者,十匹笞十,十匹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这一规定体现了唐朝()

A.基层治理日趋复杂 B.以礼入法的特点

C.律令儒家化的开始 D.德主刑辅的理念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题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中“户婚”的规定可知,唐朝在法律中强调尊卑长幼的纲常秩序,这是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特点,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婚”是唐朝针对整个社会的法律规定,不是专门针对基层的,排除A项;律令儒家化始于汉朝,排除C项;德主刑辅是指德行是国家治理的中心,而刑罚则是德行的辅助手段,材料没有体现德和刑的主辅关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宋史》记载:诸乡社仓自掞之(指魏掞之)始。绍兴二十年“依古社仓法,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