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袁隆平是个响亮的名字,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培育和发展课

题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网为您整理编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欢迎阅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一)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

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

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

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

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

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平均每天有*****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

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

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

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

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

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

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

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

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

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

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

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

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

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

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

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

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

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

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

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

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

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

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

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

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

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

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

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

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

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

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

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

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

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

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

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

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

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

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

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

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

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

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

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

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

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

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

又要埋

文档评论(0)

徐风寒山肆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