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名言名句默写重点训练
一、古文篇一)《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册)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06年全国高考Ⅰ卷题)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二)、《荀子·劝学》(第一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06年北京高考题)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三)、韩愈《师说》(第二册)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006年江西高考题)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四)、杜牧《阿房宫赋》(第二册)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6、嗟夫!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004年江苏省高考考过此题)
7、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9、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04年福建省、北京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五)、苏洵《六国论》(第三册)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6、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04年北京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三册)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004年辽宁省高考考过此题)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