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解剖生理特点讲解.pptx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解剖生理特点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解剖生理特点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一)心脏的胚胎发育:第2周开始形成,约于第4周起有循环作用,至第8周形成四腔心。妊娠第2~8周是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时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正常胎儿血液循环来自胎盘的动脉血由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一支入肝与门静脉汇后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另一支经静脉导管直接进人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此混合血(以动脉血为主)约1/3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供应心脏、头部和上肢(上半身),其余的流入右心室。从上腔静脉回流的来自上半身的静脉血,进人右心房后绝大部分流入右心室,与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一起进人肺动脉。肺动脉的血约80%的血液经动脉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液汇合后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器官和下肢(下半身),同时,经过脐动脉流回胎盘,换取营养及氧气。故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氧含量远较下半身为高。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1)脐血管的改变:脐血管在脐带结扎6?8周完全闭锁,形成韧带。(2)卵圆孔关闭: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肺血流量明显增多,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的血液增多,左心房压力因而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时,卵圆孔形成功能性关闭,生后5?7个月形成解剖性闭合。(3)动脉导管关闭:出生后,由于肺循环压力降低,体循环压力増高,使流经动脉导管内的血流逐渐减少,最后停止。自主呼吸使血氧饱和度增高,直接促使动脉导管壁平滑肌收缩,加之生后前列腺素的减少,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塞。生后15h形成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生后3个月、95%婴儿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性闭合。

(三)各年龄期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特点1、心脏(心尖搏动位置)小于2岁:位于左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2cm。5?6岁: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上。7岁后和成人相同: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cm。

(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特点2、心率: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心率平均120?140次/min,1岁以内110?130次/min,2?3岁100?120次/min,4?7岁80?100次/min,8?14岁70?90次/min。进食、活动、哭闹和发热可影响儿童心率,一般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15次/min,睡眠时心率减少10?12次/min。

3、血压(1)年龄越小,血压越低,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mmHg(2)2岁以后血压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3)血压测量:和成人相似(儿童血压袖带宽度的选择为其上臂长度的1/2~2/3)

ThankYou!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