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作文艺术.同情心与成长〃解析+立意+构思+素材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阅读II的材二中说: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
大起来,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详解】
1.题干解析
材引用了丰子恺的一句话,意在探讨人类本性与成长过程中所发生变化的关系。
第一句话是个判断句,阐述人类普遍具有同情心,即人类是艺术的;第二句话是个复
句,在语意上对第一句话进行了转折,即人类的同情心在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加与时
事的经历,逐渐减少或消失。丰子恺要表明的观点是:人类在初始状态天然地具备艺
术特质、富有同情心,然而随着成长的过程,这些美好的心灵特质在一定条件下逐渐
被消磨掉了。这一观点倾向于人性本善、本美的预设,即人类在初始状态下天然地拥
有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同情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纯粹的心灵特质,源于人类灵魂
深处未被世俗沾染的纯净角落,反映了人类作为一种有情感、有创造力的生灵。〃本
来强调了初始、原本的状态,意味着人类最初是具有某种天性和特质的。“艺术的〃,
这里的〃艺术〃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对生活之美有着敏锐感知〃善于用创造性和审
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等,代表着一种对世界充满诗意与浪
漫的感悟能力。〃富于同情的〃即拥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同身受、对他人的苦
难或喜乐能够给予回应的善良品质,体现出人性中温暖的一面。〃只因长大起来’指
出了成长〃这一关键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社会的复杂、现实的压力、
功利的追求等诸多因素成为了心灵的阻碍〃、消磨〃了心灵的力量。这则材促
使我们深刻反思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灵轨迹,在肯定成长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
要警惕其对人性美好一面的侵蚀,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回并守护那些与生俱来
的艺术情怀和同情心,实现个人心灵的充实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立意参考
①在喧嚣中成长,亦能绽放艺术之花②艺术之光,点亮成长的希望③用艺术与同
情,诠释生命的美好④成长,守住心灵的半亩方塘〃⑤阴霾挡不住成长的光芒⑥莫
让成长蒙蔽艺术感知与同情之心
3.思路点拨
首先,开篇表明态度,亮明观点。若认同,可从回忆童年对自然万物好奇、对弱
小悲悯的纯真画面入手,对比当下成人世界的冷漠、功利,抛出对成长原罪〃疑问。
若部分认同,可在开篇展现成长正负两面,如人生拼搏中,有人消磨了艺术天分与爱
人之心,但也有人保留本心,志愿奉献,引发读者思考。若不认同,则可列举名人成
长中艺术、同情大放异彩的实例,引出成长助力心灵成长的主题。
接着,紧扣中心论点,多角度论证c可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成长过程中导致心灵
特质被阻碍或消磨的原因,如社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体系的侧重、家庭环境的影响
等。运用对比论证,阐述保有或重拾这些特质的重要意义,例如艺术能够丰富个人的
精神世界,在压力与疲惫的生活中提供慰藉与灵感,激发创造力;同情心能促进人际
关系的融洽,减少冷漠与冲突,有利于构建一个温暖、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须结
合个人成长、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可以列举一些正面事例,如那些
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艺术创作、无私奉献展现同情心的人物故事;也可列举反面事例,
如一些人在功成名就后却陷入精神空虚的案例。
最后,总结全文,并再次强调观点。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呼吁人们在成长的道路
上也别忘了呵护内心的艺术天分与爱人之心,实现人性的升华和社会的进步。
【考教衔接】
同情心〃对应必修下册第2单元。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良知与悲悯〃,该
单元导语部分有如下表述: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
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本单元所选三篇戏剧作品(《窦娥冤》《雷
雨》《哈姆莱特》),都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
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作品中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阅读这些作品,有助
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与人生。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
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梯自查记录表优质资料 .pdf
- 读后续写:Kevin的成长,传递勇敢行动的正能量 讲义--高考英语复习写作专项 .pdf
-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pdf
- 2024年外研版2024五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pdf
- 基于模型的T市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实证分析6200字【论文】 .pdf
-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作业5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新人教版必修3 .pdf
- 冀教版(2024)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第7课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pdf
- 【课题申报书】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北方岩画图像识别与文化谱系整理研究 .docx
- 2025年高二英语寒假衔接(外研版)专题8.书面表达(学生版) .pdf
- (外研2024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2语法讲解+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