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延边州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

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由此,国家出台了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追究终身责任,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

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刘奇《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材料二:

针对如何认识我国各地域传统民俗现象、传统生态民俗,《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生态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红兵。

《中国环境报》:某些地区的人们嗜吃野味,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请问传统民俗要背这个“锅”吗?

陈红兵:对于有些人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以免其混淆视听。诚然,传统上,我国某些地区有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风俗,比如广州人食性较杂,除了吃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等,还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俗中又存在众多饮食相关的禁忌,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如山东民间有蛇、黄鼠狼、狐狸报复心强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伤害这些动物。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均有对待动植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容,教育人们善待动植物。

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反思:一是禁忌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我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二是民俗中迷信的说法虽不可取,但是它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之情。我觉得这种敬畏之情在今天依然需要。

《中国环境报》: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也有人强调,在现代社会,传统生态民俗缺失了保持生命力的土壤。对此,您怎么看?我们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

陈红兵:大体而言,传统生态民俗就是传统民俗中体现的生态观念、生态环保实践及方式。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产生于民间,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适应民众思想情感形成的,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能够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

至于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只要农业生产还存在,传统生态民俗的许多方面就依然还具有价值,还应当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当代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使我们重新反思、认识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

(摘编自王琳琳《生态民俗的宝贵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朴素的生态道德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道德倡导。

B.人类社会正在向生态文明形态过渡,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不能违背规律。

C.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

D.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着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这些迷信成分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不能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

B.陈红兵以广州人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为例,说明嗜吃野生动物是传统民俗中的不良风俗。

C.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它的许多方面在当代依然具有价值。

D.材料二以访谈的形式探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访谈的主题鲜明集中,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3.我们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民俗、传统生态民俗?请根据陈红兵的谈话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1.B2.A

3.①要理性看待,提高警惕,避免混淆视听,不能简单地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②发挥积极作用,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自身健康,剔除其中带有迷信色彩的饮食禁忌。③反思并认识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有利于应对当代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解析】

【1题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