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東北秧歌;東北秧歌是中國東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具有淳樸、火熱、潑辣、濃烈的情感特徵,是漢族民間舞中最能體現北方特色的舞種之一。東北秧歌是在繼承了遼南高蹺中“穩中浪,艮俏相融”的動作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演變和發展,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穩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審美特徵。東北秧歌當中的一個重要道具是手巾花,手、腕與手巾的結合與變化可以產生出手巾花的不同舞法和動作。手巾花的動作的花樣繁多,並且變化豐富,而各個手巾花的動作又有其自身的魅力特點。;腳下小八字位站好,重心移到前腳掌,膝部稍屈,上身保持向前傾斜,後背挺直雙腿夾緊,雙臂垂於身體大腿兩側斜45°,眼睛直視前方的1點方向。綜合為“臂鬆弛、腕有力、腰先擺、腳後踢、身要穩、微提氣”的動作要求。;1.上身體態、動律
(1)上下基本動律:身體中段腰部發力向左右擺動,相互提壓,肋骨交替張合,身體向兩旁擺動,當上身擺成下弧線時,重拍向下。(見圖6-1)
(2)前後基本動律:中段腰身為軸心,發力點在腰上,左右肩轉動身體,頭帶肩快速甩至45°一側中段帶動身體往前送,一側相反往回拉,擰身轉體兩肩前後成直線,重拍向下。(見圖6-2)
(3)劃圓繞圈動律:中段腰身為軸心,發力點在腰上,腰肌帶動兩肋提壓,上身及雙肩圍繞上半身前後上下交替繞圈劃圓,重拍向下。
2.雙壓腳後跟
上身向前傾斜微起腳後跟,快速下壓快而穩,壓腳跟在正拍上,踩在板上,動作時雙膝關節要艮住勁,提踵要快,落要慢且穩。;1.雙叉腰
雙手手腕相對,手背分別叉在腰間與肚臍平行的肋骨旁位置,手指尖貼於身體朝斜後下方。(見圖6-3)
2.雙扣手
右手手心搭在左手手背上,雙手離身體一個拳頭距離,雙手臂呈橢圓形。(見圖6-4)
3.小燕展翅(木偶式)
雙手位於身體兩側斜前45°,壓腕指尖朝上,胳膊肘不可伸直。(見圖6-5)
4.雙護胸
胳膊肘抬起,雙手手心貼於胸前,小臂騰空架起。(見圖6-6)
5.雙護頭
雙手心分別向斜上位於頭的兩側位置,壓腕,胳膊肘略向前關回,指尖朝身後。(見圖6-7)
6.雙推山
雙手位於胸前,右手往前送,左???往回拉,壓腕翹指,右手高左手低,雙肘下壓關節,雙肘不能伸直。;圖6-3;1.手巾的款式
(1)正方形(2)八角形
2.手巾花的握法
(1)全把握巾:用拇指及其餘四指緊握手巾一角,握拳狀。
(2)單指貼巾:拿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食指伸直且貼於手巾邊上,常用來做片花、挽花或扔巾等難度動作。
3.手巾花繞法:
(1)裏繞花:全把握巾,前半拍手腕帶動手巾往裏轉動快速向內轉圈劃圓,腕為軸心點,後半拍壓腕翹指,快而准。以指帶腕,腕帶臂。
(2)單臂花:正步位,左手叉腰,右手全把握巾,在胸前做裏繞花一次,經下弧線劃到體旁再做一次繞花的動作。
(3)雙臂花:在單臂花的基礎上雙手同時做裏繞花,一手在胸前另一手位於體側,壓彎翹指。(見圖6-8)
(3)交替花:雙手在胸前交替做單臂花。(見圖6-9)
(4)蝴蝶花:雙臂在身側做上下直線運動,忌劃圈。(見圖6-10);1.前踢步
正步準備,雙叉腰,雙膝微屈,出腳急,落腳穩,上身向前傾斜重心在右腳,左腳腳掌內側經過擦地迅速踢出,收回時腳後跟經過擦地回來,腳尖微微翹起,左右腳交替進行。慢移重心。(見圖6-11)
2.後踢步
正步準備,雙叉腰,雙膝微屈,上身向前傾斜,重心在右腳,左腳微勾腳,胯上提,小腿快速向後踢,後踢要求快而小,左右腳交替進行。(見圖6-12)
3.旁踢步
正步準備,雙叉腰,雙膝微屈,上身向前傾斜,重心在右腳,左腳尖打開向左側移並做一個後踢步,落下兩腳與肩同寬,移動重心在左腳,左右腳交替進行。;1.教學目標
(1)通過漢族東北秧歌基本組合訓練,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體態、步伐、動律等元素。
(2)動作訓練讓上身和腳下的動作進行協調配合。
(3)掌握手巾花的使用,要求學生用手巾花以各個舞姿協調配合,點線要連接得當。
(4)要熟練完成組合,具有一定的表演性。
2.教學重難點
找到東北秧歌“穩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動作特點。
3.動作要領
(1)劃圓繞圈動律要以中段腰身為軸心,發力點在腰上,腰肌帶動兩肋提壓,帶動上身及雙肩圍繞上半身前後上下交替繞圈劃圓,重拍向下。
(2)雙壓腳後跟上身向前傾斜微起一點腳後跟,快速下壓快而穩,壓腳跟在正拍上,踩在板上,動作時雙膝關節要艮住勁兒,提踵要快,落要慢且穩。;4.學生容易犯的錯誤
(1)上身動律在副拍上,壓腳跟在正拍上,踩在板上,扭在腰上。
(2)東北秧歌的體態特點是重心在腳掌,上身向前傾,動作過程中容易出現駝背的現象。
5.舞蹈音樂範例:佚名《曲目十六》;·動作組合
準備動作:雙手握手巾花,雙腳站直正步位。
前奏
①—4拍:前兩拍不動,後兩拍雙叉腰。
第一段音樂
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