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课文5《孔乙己》作品简介写作背景生字词注音解释
1、课文5《孔乙己》作品简介写作背景生字词注音解释
一、作品简介
《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二
1.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2.读准红色字的音
傍午(bàng)踱进(duó)
咸亨(__án)侍候(shì)
荐头(jiàn)绰号(chuò)
3.解词
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积累
惋惜皱纹不屑置辩
颓唐好喝懒做
2、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于该文的教学,历来的语文教育者都把其主题──批判封建社会,批判封建科举制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加渲染,竭力挖掘;而对主人公孔乙己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视而不见。直道今天,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甚至包括一些语文教育名家仍是难改初衷。
前几天拜读了李镇西老师1997年的教学实录,深为李老师的教育民主思想所感染,但对其中的有些细节问题,也不无遗憾。节录于下,并直陈己见,以求教于广大同人。
片断一:
男生G: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已己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
教师:好,好,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大笑)同学们别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弄懂了,这篇小说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也好理解了。好吧,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在研究之前,让我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孔已己最后究竟死没死?
众学生:死了。
教师:根据何在?
众学生:在结尾说孔已己的确死了。
教师:嗯,孔已己的确死了。同学们能不能再深入思考一下,孔已己为什么会的确死去?
(学生思考。)
教师:李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个思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什么?
女生D:取决于他的遭遇。
教师:对,很好。取决于他的遭遇。
男生H:还取决于他的社会背景。
教师:很好,他的遭遇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那么,我们来看看课文,孔已己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又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中?
笔者认为,把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完全归于其遭遇和社会背景,有失全面。一个人的命运固然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遭遇有关,但环境和遭遇绝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人格的因素决不容忽视。在健全、健康、甚至伟大的人格面前,环境和遭遇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这样的例子于现代、于古代、与中国、与外国都是不胜枚举的,所以才会有人说: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
当然,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李老师也引导学生分析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但不是把孔乙己的性格作为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来分析,而是通过分析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而得出性格的成因,来达到批判封建的目的。试看下面的教学结果。
片断二:
教师:是啊,最后孔已己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的走去了,也是永远的消失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说,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的确表现了孔已己死亡的必然。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已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诅咒这个社会的灭亡!这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在课题孔已己的下面板书了一个副标题:一个人和一个社会)
好,我刚才写的这个副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