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场合中,“厚重”一词频频出现,乃至成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那么,向来以率性自由、轻松随意为特色的散文,是否也需要“厚重”的品质呢?鲁迅先生曾指出,散文随笔是“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比”的一类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论批评界多持相似的看法。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散文”的兴起,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无论在篇幅、内容还是思想含量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扩张,引起巨大的反响,这证明散文完全能够以深沉厚重取胜。

何为“厚重”?在我看来,首先要谨防“厚重”成为“笨重”。这些年散文创作出现了不少伪“厚重”的作品。它们的一个特点是篇幅长,絮絮叨叨,字数几乎没有上限。有些作者为了追求“大散文”的效果,把几个甚至十几个关系不大的短篇小品合在一起,给每个短篇冠以一个小标题,如法炮制而成的长文“形散神也散”,给读者留下了不好的阅读体验。当然,散文的篇幅向来长短不拘,关键看外在篇幅与内在思想内容是否合拍。如果只是记录一件小事、一个思想片段或者抒发一段情感,就生拉硬扯出一篇长篇散文,显然是大而无当、不符合散文文体规范的。

与失控的篇幅相伴的是不及物的高谈阔论。在“文化散文”热潮中,搭车蹭饭、东施效颦者不在少数。有些散文作家或者热衷于言说遥远的历史,或者一味地展示神秘、浪漫的地域性或民族性文化,似乎不如此写,作品就没有深度,就不能吸引人。有历史关怀,描写多样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这类散文在立意上大多虚张声势,抒情上则矫揉造作,议论上不过是生硬的说教。在煽情、说教无以为继的时候,则往往以繁复的史料或冗长的考据代之,看似琳琅满目、翔实丰赡,实则连篇累牍、臃肿不堪。这样的散文不是“厚重”而是“笨重”,它们失去了散文本应有的轻盈和灵动,也离文学美越来越远。

散文“厚重”与否并不以篇幅为据,也与流于表面的宽阔和宏大无关,关键还是看其所拥有的精神体量。作家如果有丰富的学养、深刻的见识和灵活的笔触,其创作的长篇散文当然更能打动人心。但短小的散文同样也可以产生“厚重”的气象。鲁迅的小品杂文往往微中见著、以小寓大,篇幅短小并不影响其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这正如徐懋庸对小品散文的定义:“小品文虽小,但必须有和写大作品一样的思想的体系,智识的基础,技术的程度。狮子搏兔,牛刀割鸡,小品文的做法有如是者。”

文学创作应与时代同频共振,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些伪“厚重”的散文之所以显得笨重、华而不实,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离开自己最熟悉的时代和生活,去涉足缺乏案头功夫和知识储备的题材领域,最终见诸笔端的只有肤浅、空洞的议论,而无实实在在的思想内涵。好的散文作品,是作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奉上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见证词。追求“厚重”,不一定非要取材于遥远的历史和抽象的文化,每个人都身处时代之中,作家如果与时代声息相通,就拥有了最熟悉的题材,即使从身边琐事写起,也能通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即便所写的是凡人凡事,也可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厚重感自然也会随之而来。或者说,时代本身就是厚重的,“厚重”的散文必定是紧扣时代脉搏,表现沸腾的时代生活,关切同时代人的生存现状,或追问形而上的哲学问题。

但是,强调时代关怀的同时也要避免空喊口号。文学评论家王尧认为,日常生活是时代的肌理,时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生长。确如其言,要想时代关怀不落空,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散文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俗世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此方能看清时代的面容,倾听时代的呼吸。多年来,围绕历史、文化、生态、哲学等话题展开书写的散文轮番上场,描写日常人生和人情冷暖的散文也不少,但后者受关注的程度和在理论批评界中的影响一般不及前者。个中缘由,无非是日常体验零碎、扁平,无法承载厚重的思想。这显然是一种偏见。日常虽然简单、平凡,却是所有宏大和厚重的起点,也是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正是它们的叠加和联动,最终构筑出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汪曾祺的散文,或忆旧怀人,或谈吃论喝,或絮语家常,或记风土人情,看似琐屑,实则灵动舒展、情真意切,几乎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诗意和美,不可谓不厚重。

同时,所有的文学创作都需要有个人的气度和温度,正所谓“文如其人”。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相比,散文中的个人和自我比诗歌更为亲切自由,比小说更为直接明快,特别是现代白话散文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相对于其他文类,散文是一种更具私人化、个性化的写作。而个性与共性是相互成全的,具有个人精神印迹的散文,往往能深刻地传递出人类共有的厚重情感。以此观之,一篇散文作品要达到“厚重”的境界,作者必须深入地解剖自我,在思考和表述中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