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模块 2 地基 与基础工程58课件讲解.pptx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模块 2 地基 与基础工程58课件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2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讲人:葛雪华时间:2020.04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工程造价目录/CONTENT01土方工程02地基处理工程03基础工程04桩基础工程

2.1土方工程-----有支护土方工程PART01

2.1.13案例(2)PART01

1)事故现象概述2)原因分析3)处理方法2.1.13案例(2)

1)事故现象概述2.1.13案例(2)某工程位于繁华地段,占地面积2118m2,地下为2层,局部地下3层,埋深约11m。东边1m远有一层民宅,南边2~3m远为一条小巷,西临一主要马路,北边有6层宿舍楼等其他建筑物。地表以下工程地质概况为:a.杂填土,厚2.3m;b.粉质黏土,厚8.1m;c.淤泥质粉质黏土,厚4.5m;d.粉质黏土,厚4.1m。地下水位为-2.0m。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压密注浆止水,桩顶设圈梁及预应力土层锚杆结构方案,桩长16m。在土方开挖一段以后,由于支护结构变形,导致基坑边局部位移,周围地面下沉,路面严重开裂。案例21)事故现象概述

1)事故现象概述与处理2.1.13案例(2)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发现位于马路边基坑西侧的锚杆由于地下排水管道渗漏,古河道的影响、锚杆的施工质量不好,造成锚杆不起作用,支护结构实际上成为悬臂结构(如图);由于受力性能的改变,使桩体后面由主动土压力绕桩底所产生的力矩大于桩前由被动土压力绕桩底产生的力矩,即使支护结构发生过大的变形,周围地表出现下沉、开裂现象。2)原因分析(a)理论计算简图;(b)实际计算简图支护结构计算简图

1)事故现象概述与处理2.1.13案例(2)为了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道路的正常行驶,决定采用在基坑内设内支撑的方式,对基坑出现的险情进行加固。加固方案为双道内支撑,第一层标高为-5.5m,第二层为-8.0m。在挖土时注意支护桩基脚土方不得一次性挖除,留出2.5m高、4.0m宽的土体,待整个基坑支撑施工完毕以后,用人工挖除。如图所示。3)处理方法采用内支撑加固支护结构

1)工程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2)处理方法2.1.13案例(2)

2.1.13案例(2)某大厦西侧有旧民房,北侧为一商店,南面为8m宽的道路,路另一侧有电影院、饭店及一幢5层民住楼。工程建筑面积25050m2,地下2层,局部为3层,坑底标高为-10.04m,电梯井为-12.04m。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表以下不仅有旧河床、石驳岸、老房基及废弃的排水管、暗井,且在基坑周围地表下0.8~1.0m处有煤气管和自来水管,距基坑最近处仅0.8m。基坑的支护结构采用直径800mm的悬壁桩,桩距为1.2m,桩与桩之间没有设置止水桩,并且由于煤气、自来水管的影响,有6根桩无法施工,使基坑四周没有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另外,约有三分之一的桩没有达到规定的标高-3.0m,桩顶钢筋伸出长度未能满足锚固长度,圈梁的联系作用丧失。随着基坑的不断开挖,地下水不断涌入坑内,并伴有流砂,与此同时,支护桩逐渐向坑内倾斜,最大位移达80mm。随着桩间水土不断流失,附近建筑物墙面及道路路面严重开裂,周围地表下沉,地下φ1000mm的排污水管因超过极限变形值而断裂,污水四溢,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及公共设施的安全。案例31)工程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

1)事故现象概述与处理2.1.13案例(2)由于该工程事故影响面大,建设单位重新委派技术力量较雄厚的建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a.将煤气管道改道、架空到地面,派专人监护,设钢管支撑,对自来水管进行加固,以防止煤气管、自来水管由于地面变形产生断裂。b.在围护桩-3.5m处增设地圈梁,并在地圈梁上架设方钢水平内支撑,使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得到控制。c.在支护桩之间空隙处用素混凝土逐级斜向封堵,以防桩内水土进一步流失;同时利用废弃窨井和暗井作回灌水井,在基坑降水的同时进行回灌。由于采取了上述有效措施,控制了地面沉降。d.在基坑底部设6只滤网管井,井深超过2m,较好地控制住了流砂。由于及时采取上述有效措施,险情得到缓解。2)处理方法

主讲人:葛雪华时间:2020.04谢谢观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