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下午4:15—5:45)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遗址,是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出现阶级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下列考古发现能直接佐证当时已经出现阶级分化的是()

A.体量巨大的炭化稻谷堆积 B.少数墓葬中发现精美玉器

C.分布较密集村落和墓地 D.玉器上完整的神人兽面纹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良渚遗址的先民中出现私有制,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出现了阶级分化,少数墓葬中发现精美玉器就是权贵阶层的生活表现,直接佐证当时已经出现阶级分化,B项正确;体量巨大的炭化稻谷堆积,只能表明当时已经种植水稻,不能说明阶级分化,排除A项;分布较密集的村落和墓地表明当时居住和生活的情况,排除C项;玉器上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只能反映玉器制作和原始宗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汉字“学”的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在商朝甲骨文中“学”字的上半部分像是双手拿着算筹,下半部是一个专门的学习场所;西周时期在房子内部增加了“子”字,表示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儿童。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A.创新性 B.连续性 C.包容性 D.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汉字“学”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后世的文字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B项正确;从汉字“学”的演变过程能够看出连续性而非创新性,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学”字的演变连续性,没有反映包容性,排除C项;“学”字的演变不能得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而是连续性,排除D项。故选B项。

3.《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反映了商周时期()

A.治国理念转变 B.王权大于神权

C.儒家思想兴起 D.礼乐制度确立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知,商朝统治者重视神,根据材料“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可知,周朝统治者重视德,这反映了商周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王权大于神权,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礼乐制度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4.春秋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吴越两国自认为源自中原,吴国来自泰伯(周文王的伯父)奔吴,越国始祖是大禹之后。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开发 B.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C.中原文化不断向外传播 D.华夏文化认同观念增强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吴越两国自认为源自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吴越都认同“华夏”,认同为其中的一分子,体现了华夏文化认同观念增强,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边疆开发,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吴越两国对中原族源的追溯,不能由此推断出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华夏文化认同,并非是中原文化外传,排除C项。故选D项。

5.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改变之前以社会自治领袖为里吏的传统,规定典、老由县级官府任命,且由无爵年长者出任。这一变化表明了()

A.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 B.社会基层组织的形成

C.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 D.地方管理体系的完备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官府强化对基层政权控制,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A项正确;根据材料“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改变之前以社会自治领袖为里吏的传统”可知,在此之前社会基层组织已经形成,排除B项;据材料“改变之前以社会自治领袖为里吏的传统,规定典、老由县级官府任命,且由无爵年长者出任。”说明地方自主权削弱,排除C项;地方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官府任命只是一个方面,选项扩大了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

6.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在漠北之战后登上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筑坛祭天以告成功,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后世用“封狼居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